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零二章 吳江派與臨川派-《明末文豪從抄書開始》


    第(2/3)頁

      一些文人對湯顯祖為代表“臨川派”的“案頭之曲”極為稱贊,認為這是將民間藝術送入高雅殿堂的重要一步,越是不能唱的曲子越能脫離俚俗。

      就像文人畫一樣,枯山枯水思索半天才能解出其中韻味,反而能夠提供更高的欣賞價值,若像畫工做的畫一樣花花綠綠鄉野百姓也能看得懂,那樣就會失去格調。

      而沈則極為反對湯顯祖這一流派。

      沈的“吳江派”提倡“場上之曲”,覺得戲曲如果不能拿到舞臺上演唱就大減其價值。

      “為什么戲曲要講究格律,因為咱們寫戲是作家寫了伶人來唱,可沒有神樂坊中的大家幫著參詳譜曲,那怎么保證伶人能唱出來呢?”

      沈在場中大談自己“吳江派”的寫作思路:

      “作家按照曲牌的規則寫作曲詞,伶人按照曲牌的規則演唱,這樣才能讓藝人在臺上唱起來順口,一出戲也才算完整。所以格律是萬萬不能亂的。”

    
  “用詞俗一點沒關系,關鍵是合格律,哪怕你的辭藻再是瑰麗典雅,不能唱,平仄韻腳不對,藝人開口就打嘴,這種東西寫的再好那又叫做什么戲呢?”

      要不說沈是曲壇盟主,端著酒杯侃侃而談,話中帶上三分醉意,嬉笑怒罵都具風度,瞬間就把在場一眾福建文人給折服。

      罵完湯顯祖,沈又開始大談自己極力推崇的宋元南戲,認為宋元南戲沒有經過官方整理,唱詞中有大量市井俗罵,動輒朝人下三路招呼,但正是這樣的語言才是真正符合百姓審美的語言。

      罵到后來連自己早年創作的《紅蕖記》也成為他開噴的對象,他認為自己早年的劇本過于駢麗,會出現觀眾聽不懂的情況。

      王文龍笑而不語,沈在后世遠沒有湯顯祖知名重要原因其實就是太俚俗了,為了增加戲劇性在作品中加了大量濫俗套路,言辭又太粗俗,作品的品味很低下,而他所看重的音律在戲曲曲牌隨時代改變之后也就只有考據上的意義,跟湯顯祖的作品放在一起高下立判。

      不過在此時沈還是有價值的,萬歷朝是一個藝術復興的年代,明初中斷的小說創作在萬歷年間的復興由《金瓶梅》等作品帶動,而繼承自元曲的明代傳奇就是由沈重新發掘的,他的工作讓大家重新學會欣賞雜劇戲曲,總結音律,指導了后來者的創作思路。

      要是沒有沈明末好多戲班子都不知該怎么演戲,他的作品在此時人稱“戲曲指南車”。

      王文龍聽了一會兒,悄悄從人群中抽身,婉拒了幾個文人的邀酒,走出旁門。

      “平保哥,過來一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周口市| 洪江市| 印江| 阿克陶县| 固原市| 曲阳县| 门源| 沂水县| 渝北区| 平武县| 闸北区| 乌拉特中旗| 呈贡县| 石嘴山市| 宜城市| 苗栗市| 大荔县| 将乐县| 辽宁省| 积石山| 吉水县| 土默特左旗| 宁陵县| 九台市| 镇原县| 丰都县| 柳州市| 岑巩县| 南雄市| 溧阳市| 阳西县| 临清市| 南丹县| 天台县| 峡江县| 敦煌市| 三亚市| 西华县| 武义县| 汉川市| 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