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聽完天眼通的功效。 李慕玄對這一佛門神通,大概有了幾分了解。 跟其他修行者將觀法當作單一手段,用來維持念頭清靜或輔助戰(zhàn)斗不同,天眼通自成體系,有著明確清晰的道路。 不過慧聞方丈應該還有什么沒說。 比如怎么將天眼修成慧眼? 而這估計跟佛門的功法、理念有關,神通只是配套的進階手段。 思索間。 慧聞方丈的聲音在耳邊響起。 “你已經有了觀法基礎,天眼部分的修行老衲就淺談一二。” “眼為心之門戶,用你們玄門的話,就是人身有一點真陽,落在雙目之上,元神可借助這點真陽去看待世間萬物。” “然而,我佛門的天眼通卻是不同。” “乃是直接以元神視物。” “又稱開天眼。” “須知,元神借助肉眼看物,不論如何去修,始終逃不開視覺障礙,而以元神直視,則能看清周圍事物的全貌。” “這部分修行對你來說應該不難。” “至于慧眼的修行” 說到這,慧聞方丈頓了頓。 然后起身拿出幾本厚厚的佛經,以及一張觀想圖擺在桌上。 “孩子,伱可知道十二因緣十觀?” “十二因緣為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十觀為觀有支相續(xù)、觀一心所攝、觀自業(yè)差別、觀過去現(xiàn)在未來、觀不相舍離、觀三道不斷、觀因緣生滅” “此為緣起法,乃永恒不變之真理,佛觀察此真理而開悟。” “而以你現(xiàn)在的修為。” “自然不可能將此法完全參透。” “但若想修成慧眼,就必須明白這些佛理,方才能看破世間虛妄。” 說罷。 慧聞的老臉上露出幾分笑意。 雖然這些佛理算不上佛法的精髓部分,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但佛經么,必然要摻點私貨,不說讓人完全接受,可耳濡目染下總歸會認可一二。 不過這就已經足夠了。 孩子啊。 沐浴在我佛的光輝下吧。 “.” 此時,看著厚厚的佛經,李慕玄雖早有所感,但多少還是有些無語。 不過倒也不是反感吧,畢竟修煉別家的手段,免不了被塞私貨,就跟佛門弟子想修道門手段,一樣得去參悟道理。 而創(chuàng)造手段的人也不是故意如此。 只是法術、神通這東西,從一開始就是各家道理的延伸。 但正所謂一通百通。 佛門能從佛理上推衍出神通,自己或許亦能從道理上推衍出神通。 說白了嘛,觀法的本質就是自身以何種角度去看待事物,而萬事萬物就擺在那,佛能看,道能看,自己也能看。 未必要學完佛理才能修成慧眼。 想到這。 李慕玄直接問道:“方丈,若是看完這些佛經,該如何修慧眼?” “心存觀想,以自身化菩薩,以自身化佛,站在他們的角度上,以自身佛理看待世間種種。”慧聞方丈認真道:“對十二因緣十觀參悟的越深。” “所看透的東西也就越多,也越趨近于佛祖。” “原來如此。” 李慕玄點了點頭,然后道:“那我能否以自身道理觀之?” “啊?” 慧聞一臉不解之色,勸道:“孩子,你可要想清楚,門戶之見要不得。” “儒釋道哪家不是一等一的道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