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眾人到齊,授箓儀式正式開始。
與世俗繁瑣的儀軌不同,授予法箓的儀軌要相對簡單點,畢竟都是修行者,許多禮法上的無效儀軌都被刪去。
但即便如此,整套流程走完,依舊用了兩個多時辰。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頌詞上面。
其他的如上香、點燭、點燈、擊鐘等等,由醮壇執事各司其職。
這些執事主要有高功、監齋、都講、侍經、侍香、侍燈、知磬、煉師、攝科、正儀、監壇、清道、知爐、表白。
不過這些跟李慕玄沒太大關系。
做為受箓者的他。
反而是齋醮儀式中最輕松的,只要跟著頌經贊神便可以了。
就如此,隨著儀軌完成。
香燭、油燈將整座大殿照徹通明,鐘罄、誦經聲不絕于耳。
“迎圣接駕!”
一道莊重凝肅的聲音響起。
下一刻。
李慕玄轉頭看去。
只見上清弟子抬著四尊塑像走出,將其放在醮壇的主神位上。
魏夫人塑像最大,放在中央,大中小三位茅君則列于下方,以大茅真君地位最貴,中茅和小茅列于左右兩側。
迎圣接駕完畢后。
緊接著便是焚香、上祭、開光、點像,一道道復雜程序有序進行。
整套流程叫做安圣。
過程中,李慕玄目光直視塑像。
眼眸中金光閃爍。
遺憾的是。
除了隨著儀式進行愈發濃郁的信仰之力外,他什么都沒看到。
不過想想也是,要是受箓就能見神,那世間的人全往道門擠了,仙人的存在也不會變成虛無縹緲的傳聞。
很快,安圣的流程走完。
做為監度師的張之維站在醮壇,一手掐指決,一手拿祝文。
高聲頌諾道:“高上元始天王,今日上願八會,日吉時清,謹於玄壇,或云嶽,盟度玄經,乞丐告下五帝靈山,監臣盟誓,早賜神仙”
唱完祝文。
授箓科儀也到了最后一步。
一眾箓生來到壇前。
在醮壇執事的帶領下,對著魏夫人等神像誠心禮拜,面前放著一尊大火盆。
隨后,眾人坐在蒲團上,一手持令牌,一手掐上清決,誦念經文的同時,心中存想四位茅山祖師的樣貌。
據說在這個過程中。
隨著存想樣貌愈發清晰,自身之神就能與法脈建立聯系。
而手中這塊令牌則是法箓的憑證。
只要寄托一縷元炁在上面。
事后在祖師神像前焚燒令牌,上達天聽,授箓儀式便算正式完成。
到那時就有了開壇畫符,行使上清法印的資格。
何謂法印?
可以理解成道教奏達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
類似封經符、困仙符這種符箓不需要法印蓋章,按照齋醮、科儀畫好就能用,而驅神役鬼之類的符箓,則必須要用到法印。
就跟朝廷的紅頭文件一樣。
你不蓋章。
就調動不了鬼神。
此時,一眾箓生當中,李慕玄閉目凝神,誦經存想。
隨著四位祖師的樣貌出現在識海中,他能明顯感覺到祖師神像上的香火信仰被牽引過來,欲要往身體里鉆。
“香火信仰就是一派法脈?”
李慕玄心忖一聲。
他的元神要比尋常人堅韌凝實,甚至達到內觀細胞的地步。
幾乎是一剎那,他便存想好祖師神像,現在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引入香火念力,與元炁混合后寄托在令牌上。
只不過,李慕玄略微有些遲疑。
如果法脈就是香火念力。
那么受箓,名登法冊,便相當于對香火念力的使用權限。
而齋醮、科儀則是聚攏香火念力的手段,再配合存神之法的天人感應,以香火念力為橋梁,精準定位到那一尊神,使其神念和力量能寄托在符箓上。
看穿法脈的本質后。
李慕玄心中頓時生出不一樣的想法。
是否可以簡單一點?
不需要香火念力鋪橋搭路,直接定位到那尊神,并驅役祂為己所用。
“以真性靈光,通天徹地,駕馭萬法.”李慕玄口中念叨,若按照存神之法的觀念,人體內有三萬六千神。
但歸根結底。
這些神都是元神的一部分。
而人身為天地。
元神其實就是自身的天道!
那么倘若自己以元神去感應天道,然后再通過步罡、科儀、齋醮鎖定這個神的位置,同步他在體內的所在。
將來需要用時,是否可以不再用香火念力去鋪橋搭路?
直接就能以元神去調動!
不僅如此,類似香火神那樣的存在,本身也屬于萬法之一。
但凡祂在天道之內,就能用符箓隨意驅使,當然,前提是要用一次信仰念力鎖定位置,不然茫茫天道如何去找。
想到這。
李慕玄眼神不禁變得有些古怪。
他怎么感覺這思路。
香火念力就跟帶路黨一樣,幫助自己精準搜尋神靈所在,而這些被發現的神靈,往后必須要聽他的符箓差遣。
心念至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