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慕玄沒有吝嗇。
直接說出自己心中的想法,看看他能否幫自己查缺補漏一下。
“如果說符上的圖案象征著某種規則,那開壇做法的儀式,實際上就是借助神祇,來作為溝通天地的媒介。”
“所謂的神祇,其實說白了,就是中間商一樣的東西?!?
“那么我可否跳過這個中間商?!?
“自己干呢?”
“就跟你說的一樣?!?
“以自身一點靈光來溝通天地,以自身元炁來充當筆墨。”
“在我看來,符應該是利用天地規則的一種工具,可虛空,可水可火,可瓦礫,可砂石,可草木,可飲食,可有可無,可通可變。”
“不應該拘泥于有形之實物?!?
“只要能得其法,以炁用之,就跟我們平常施展法術差不多。”
“而且不再需要體內行炁,因為這符上圖案,乃是天地運轉之規律,簡單點來說,我只需要負責出炁就好了,它負責把這個轉換成法術?!?
話音落下。
無根生的腦子頓時嗡嗡地,你特么管這叫跟我說的一樣?
我就提了一嘴。
結果你腦補出這么多東西來。
哪點一樣了?
不過有一說一。
李慕玄的這套符法理念,好像還真有那么一點意思。
無需開壇做法,無需筆墨符紙,甚至直接跳過神祇這個中間商,跟老天爺溝通,好家伙,格局啪的一下就打開了。
關鍵是還真有可能成功。
畢竟自己雖然不太了解符箓一道,但他跟李慕玄都有一個共同點。
不信神。
或者說不會去崇拜神。
不論是道教供奉的三清四御,還是佛教的如來觀音之類。
他們都只是一尊塑像,吹的如何天花亂墜,但要搞明白一件事,神跟本體是有區別的,神只是香火的聚集物。
神的威能來源于信仰。
舉個例子。
如果世間所有人都信仰一只貓,那這只貓的神力就比‘三清四御’要高。
這話可能有些大不敬,但事實就是如此,那么為什么還要拜三清呢?因為拜的不是塑像,而是敬它的神意,以及它背后所代表的事物規則。
就跟世人拜財神一樣。
求的是財。
哪里是真為了什么神?
然而,神有神意,但在位份上卻不如人的一點真性靈光。
只是因為他們是無形之物,外加神意與某種規則契合,所以才需要開壇設祭,借它的神意來助自己繪制符箓。
想到這里。
無根生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
“咳咳.”
“那伱怎么用元神來溝通天地,并讓它將你所畫之符轉成法術呢?”
“不曉得?!?
李慕玄干脆利落的回答道。
畢竟他從來沒有真正畫過符,理論的可行性再高也不可能直接上手。
不過眼下理論既然已經有了,接下來只要嘗試觀摩或體驗下畫符,應該能悟出更多的東西,借此來看清天地的運轉規律,并完善自己這套符箓之術。
同時,如果按這套理論來走。
元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自身元神越強,與天地的溝通也就越緊密,符箓的效果也會隨之增強。
這才是正道。
如果止步于以一點靈光來畫符。
反而是在舍本逐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