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駱一航家上臺子的這條路,路面坑坑洼洼不說,中間有個地方還裂了一條將近半米寬,二十公分深的大溝。 兩輪的摩托車還能從邊邊的路基上湊合過去,四輪汽車的話肯定會刮底盤。 包括村里最常用的小面包、小皮卡、甚至運輸用的中貨。甚至大貨都危險。 所以已經到了地頭上,駱一航都介紹完現狀和需求了。 李正還一直在皺眉頭。 “航老板啊,你這里開荒倒是好說,就是這路……”李正又是搖頭,又是咧嘴,很是為難“這么大片地,開荒肯定要用拖拉機,但是拖拉機要用板車運,這路板車上不來啊,要是收拾路,造價可就貴了。” “要不李哥你先說說看。”駱一航也皺著眉說道。 有句老話說得好嘛,要想富先修路,少生孩子多養豬。 后半截現在有待商榷,但是,前半截一定正確。 但是路卻不能不修。 那條破路,不光開荒的機器上不來,種出來的東西也運不下去啊。 臺子上面是要種菜的,又不像原來的銀杏,葉葉和果果都不怕壓,拿麻袋一裝摩托車上能摞起老高。 辣椒蔬菜啥的,三十多畝地呢,總不能都裝筐子一趟一趟拿摩托車拉吧。 聽了駱一航的問話,李正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先反問了一句:“那條路不是市政的吧?” “不是,市政的村村通就到我家門口,水泥的那段,后面都是村里的。”駱一航昨天從村長奶奶那了解過。 “那就好說了。市政的路咱還不能自己整。”說著李正蹲下來,撿個石子在地上比劃著跟駱一航解釋。 “鋪標準道路的話,咱用10公分厚的水泥層就行.這段路長差不多1800米,寬6米,1800乘6乘0.1就是1080立方,混凝土一立方要幾百塊,再加上攪拌車運費,再算上人工,拿下來恐怕得幾十上百萬。” “這么貴?”駱一航倒吸一口涼氣,為地球變暖貢獻一份力量。 “不貴啦。”李正站起來拍拍手上的土,指著地下劃拉的那些數字再解釋說,“這還是看那段路地基打的好,幾十年基本沒壞算的賬,要不然還得再翻一倍。” 想過修路很貴,但沒想到竟然這么貴,也是當年三線建設修路標準高,山上都給搞了個雙車道,以至于現在只是鋪層水泥,兩公里不到,竟然要百來萬。 駱一航剛還自我感覺錢包挺鼓,得意滿滿呢,現在一下打回了原型。 感情還是個窮鬼。 駱一航愁的直嘬牙花子,沒想到開局這么不順,第一步就來了道攔路石。 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駱一航琢磨著,抬眼一瞧,李正在旁邊老神在在,好像有點想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