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須知張耒與李清照乃是忘年交,李清照在汴梁揚名詩才乃是張耒親自下場作得墊腳,兩人雖非父女,但情誼亦可堪比矣。
李禧亦不用多說,與李格非惺惺相惜,不說通家之好,卻也差不離。
如今二人卻把上門拜訪弄的如此具有儀式感,實讓李格非頗有些摸不著頭腦。
翌日,在眾目睽睽之下,張耒、李禧盛裝登臨李家,李格非遣侄子李迥于李家正門外依禮恭候接待。
,李迥以晚輩身份與二人見禮罷,便恭引他等自正門而入。
待至廳前,李格非自廳中迎出,正待與兩位至交好友見禮,卻因過于驚訝險些失了禮數。
無他,只因張耒、李禧的模樣太令李格非感到震驚了。
要知道李格非與張耒只相差一兩歲,李禧年歲也差不多,三人自年輕時起便相互砥礪,如今都已算是知天命之年,須發花白,身軀老朽衰敗乃是天然之理。
但是,此時出現在李格非眼前的兩位好友,卻宛然二三十年前年輕的模樣。
或者更應該說,這兩個家伙年輕時也不曾有如此時般超然雄俊的氣質。
張耒、李禧看著李格非的震驚模樣,卻都不約而同的哈哈大笑起來。
三個人實在是太熟了,縱然張耒和李禧重返青蔥歲月,李格非依然在他們身上找到了最熟悉的東西——友情。
當然面對兩個大小伙子一般活力四射的好友,李格非忍不住心生羨慕。
在他自也并無顧忌的將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老夫只聽得你二位各自失蹤,卻如何變成這般模樣,莫非是遇到了仙緣不成?”
只李格非發問,旁邊充當侍從的李迥卻早豎起了耳朵,八卦之魂和好奇之焰熊熊燃燒。
張耒自不會傻到在大庭廣眾之下說些緊要話,便自大笑道:“不想文叔兄這等淳淳君子,居然也篤信起了仙神之說耶?仙緣我是沒有,不過朱陳之緣當下卻有。”
李格非聽得一愣,朱陳之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