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此次南安會盟之所以如此順利,卻是因為會盟的豪杰中有好些都有點同病相憐,如王煥、徐京、梅展、楊溫,還有幾個廣南豪杰,都有丟失妻妾的經歷。
大家相互一對照各自的苦難經歷,卻從中發現了些許不同尋常的東西,如王煥和楊溫所提供的陳巡檢丟妻的情況,乃是在洪州的梅嶺道上,直接被一個擁有飛天能力的猴面怪物搶走的。
而如楊溫、梅大郎、徐京以及其他幾人的妻女,卻是被某些來歷有些奇怪的家伙設計掠走,他等追查的結果無一例外也都指向了梅嶺,
說起來,王煥這一伙子聚義的豪杰,可跟十幾年后的梁山好漢不一樣。
梁山好漢那一伙子基本上都是受夠了徽宗君臣十幾年的倒行逆施,最終生生給逼上梁山的絕命之人,算是飽受階級壓迫的苦難民眾的典型代表,故而他們多是些戾氣滿腔的暴虐之徒,以其行事作風被冠以魔星之名倒也并不為過。
順便說一句,真正的梁山好漢,尤其是宋江可沒有【水滸傳】里面描述的一心招安升官發財,正相反,他們頗都富有些堅定的反抗精神。
真正的宋江只是在窮途末路的情況下,為了保全弟兄們,卻才接受了一次招安,不過很快他等就再次反叛,最終被剛剛平滅方臘起義的官兵徹底剿滅殺害。
而王煥等人多享受了哲宗時代的君賢臣明的福利,對大宋的認可程度那是極高的,故而他們只能算是因為陰差陽錯的巧合而走上叛賊之路的倒霉蛋。
可以說他們從未想過真正的反叛大宋,只是因著各自的訴求和遭遇而做了些在旁人看來大逆不道的事情。
王煥這群人,上至各個首領豪杰,下到無名小兵,心中無不對未來的招安懷有著最熱切的期盼。
當然想要實現“殺人放火金腰帶”的“偉大理想”,大家伙兒還是得表現出自己獨特價值。
不然朝廷怎能舍得拿出些個高官厚祿招安大家伙兒呢!
崇寧二年九月,王煥等人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以王煥為義軍大統領,張開、梅展、楊溫、韓寶等十幾員武藝高強的豪杰為正將,二十幾名武藝稍遜的豪杰為副將,建制【鎮南義軍】,下轄十四個戰兵營,每營一千人,另有輔兵兩萬余,共合計兵馬三萬五。
十月初,王煥并一干頭領率兵馬三萬,其中戰兵十三營,詐稱大軍十萬,揮兵北向,直驅洪州。
從南安軍到洪州,中間間隔著吉州,臨江軍和撫州三個軍州,其中地域較廣的吉州是必經之地,臨江軍和撫州東南區域則并排夾在吉州和洪州之間。
這也就意味著鎮南義軍需要連破三州甚至四州之地,然后才能抵達他們的目的地洪州梅嶺。
這里面所蘊含的風險和困難簡直大到沒邊,尤其是平叛主帥何執中正率領左路主力,以及從江南路、福建路等地調集的本地兵馬在側翼虎視眈眈,甚至廣南東西兩路、荊湖南路的兵馬也在集結,準備從后方襲擾鎮南義軍。
不得不說何執中的腦子還是比較清醒的,比他的那些個同僚或者后輩們強出了許多倍,至少他懂得聽取有能耐的大將的意見。
十月中,義軍先遣一部兵馬打佯裝主力攻打吉州最南端的遂川縣,誘吉州守軍主力聚守龍泉鎮,而義軍主力則先以小部兵馬攻占虔州之贛州城,然后主力乘船走水路,沿著贛水北上萬安,破萬安縣城。
龍泉鎮守軍后路遂被斷,軍將皆恐慌不已。
時義軍偏師主將楊溫聽從徐京之計,以徐京、李從吉秘潛入龍泉,散播謠言,鼓噪士卒,由是守軍大亂,有軍將意圖出城逃歸,楊溫趁亂攻城,一鼓而下。
守軍大部投降,少些潰散,自此吉州本地宋軍主力不存。
義軍主力與偏師會師于萬安縣城,遂順江北上,連破泰和、吉安兩縣,包括吉州州城廬陵也被攻陷。
鎮南義軍兵鋒之銳,令江南諸軍州大恐,吉州周圍各軍州數發求援奏報與何執中。
何執中無奈,命大將劉仲武率宋軍主力攻虔州贛縣,一戰復之。
劉仲武占領贛縣后,并未去追繳義軍主力,而是揮師西向攻南安義軍“老巢”南康縣。
義軍留守主將賈進不顧副將荊忠勸阻,執意出戰宋軍,被劉仲武陣斬于南康城下。
由是義軍大敗,荊忠率義軍殘部逃遁,躲入大庾嶺中。
劉仲武遂分大軍數路各取南安軍各縣,光復南安。
十一月末,義軍主力破臨江軍峽江縣,又分攻新俞、新淦,皆克之,最后猛攻清江,兩攻皆不勝。
劉仲武得到軍情奏報后,又被何執中催逼,遂起兵北上,沿贛水突襲萬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