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卻說二狗牽著大頭驢兒,上面坐著貌美如花的嫂嫂,只一路往那榆下鎮而去。 正所謂人快驢急,不過半晌午便已到了鎮外。 這榆下鎮說來不過大宋朝北部邊疆附近的一座小鎮,早年太宗伐遼時修建了軍鎮,后來高粱河慘敗,因這里算不得兵家要地,故而被舍棄。 只當年慘敗的一些宋軍潰兵回不得家鄉,卻在這里落了腳,直到名將楊延昭設立三關打造抗遼防御線,阻斷了北上幽云的諸多要道,卻也因此讓榆下鎮及周邊頗有受益。 只是隨著宋遼關系的緩和,榆下鎮的上屬鄴縣漸漸被臨近的臨漳縣所侵奪,尤其是熙寧年間,朝中變法派借裁撤冗官之機,居然將鄴縣撤縣為鎮,歸入臨漳縣管轄。 也正是鄴縣變成了鄴鎮,導致榆下鎮逐漸被官面上所忽視,比如曾經駐扎于此的課稅大使被裁撤,轉而由駐鄴鎮的新任課稅大使兼管。 但令人意外的是,這并沒有影響榆下鎮人們的生活,反而讓這座原本只有百十戶的小鎮變得更加繁華。 榆下鎮無甚兵丁駐扎,只有些許本地鄉勇結社自守,維持治安。 不過榆下鎮的防御卻做得很是不賴。 鎮子外圍的圍墻大部分是用山間的條石堆砌而成,雖只有兩丈來高,卻足夠堅固,一般的散兵游勇和山賊之流絕對奈何不得它。 二狗與嫂嫂來到鎮子的入口處,硬木打造的鑲釘大門已完全敞開,兩個鄉勇在此處把守城門,他們負責維持秩序,兼課收入城稅。 這些鄉勇收入城稅有個特點,一般步行的鄉民他們并不收取,只有那些牽大牲口的人才是他們的目標。 故而二狗兩人一驢交了四文鐵錢,方才入得鎮去。 楊大娘子對于交錢入鎮有些抵觸,她忿然道:“那些門子收得黑心錢,我每去臨山鎮都不曾受這份折辱。叔叔何必予他們小錢兒,左右痛打他等一頓,看哪個敢來撩撥?!” 二狗卻搖頭笑道:“嫂嫂,這個你卻不懂。那幾個門子收錢卻是有些道理的,這錢并不是白收,須得他等實心作事,不然如何維持得了這榆下鎮的繁華哩!你道那臨山鎮不曾收取入門錢,怕是那里有些蕭條疲敝吧。” 楊大娘子這時已無心與二狗說話,因為她卻是被這鎮中的繁華景象所吸引,街上多有人來人往,沿街的商鋪一溜排開,肉鋪、糧店、布莊、果子雜貨鋪、車馬行、客棧、酒樓,看人就讓人心生歡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