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唉,可惜了。” “雖然這個哪吒比較頑劣,但就這樣死了也比較郁悶。” “不死能怎么辦?犯了這么多錯事,如果他不死,怎么給龍王交待,又怎么給我們這些聽故事的人交待?” 不少人在直播間無比的感嘆。 不過雖然哪吒死去了,但這種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劇情,卻是深深的刻在眾人內心。 只是。 就在眾人在直播間感嘆的時候,江寧卻是說道:“我說各位,你們這么傷心做什么?” “也不算傷心吧,就是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 “還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矯情。” “江寧老師,您怎么這樣啊。故事是你說的,我們還不能感慨了?” “能能能,不過,各位,我故事都還沒講完,你們這么多感慨做啥?” “啊,故事沒有說完?” “對。” “后面還有?” “是的。” “意思是哪吒還沒死?” “死了。” “死了還怎么說?” 不少人有一些不解。 同時。 直播間一些網友也猜測起來:“不會是變成鬼了吧。” “哦哦哦,我知道,之前江寧老師您講過,鐘馗不就是變成鬼了,后來成為了抓鬼的鬼差了嘛。” “哈哈哈,我也是這么想的。” 對此。 江寧卻是笑道:“大家腦洞應該大一些啊,哪吒死后未必要變成鬼。” 哪吒的故事為什么吸引人。 也就是哪吒故事的傳奇性。 所謂的傳奇性。 有的時候就是腦洞太大,大到一般人想不到。 甚至哪怕就是作者也不一定能想到。 之所以能夠寫出這一些劇情,有的也不完全是作者寫出來的,他是根據民間傳說,幾千年無數人不斷進行加工,最后總結出來的。 這就像起點作者寫小說。 有的時候起點作者沒有想到的,一眾讀者在章評里紛紛給出點子,創意,提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