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宇步伐堅定,宛若兩軍陣前,孤身沖向敵人的戰將,走出了一種慷慨赴義的氣概。 也不是陳宇故作姿態。 媒體很可怕。 在互聯網泡沫剛破滅,絕大多數美國人連互聯網干什么都不知道的千禧年,一個普通美國人接受信息的渠道就是報紙,是電視。 媒體說什么,他們就信什么。 那些在高樓大廈里,衣著得體,自詡為自由先鋒兵的媒體大佬們,他們不在乎事實真相,只在乎話題,熱度,肆無忌憚的野蠻生長。 陳宇身邊就有現成的例子。 還在杰克遜紀念醫院的時候,同一批的住院醫里,有一個來自斯坦福的英國留學生,和那些冷淡的英國人不一樣,他不僅成績出色,還風趣幽默,和陳宇關系很好。 然后在他第一年輪轉到急診的時候,出了一件事。 美國的急診不是一般的忙,杰克遜紀念醫院的急診科還是邁阿密的創傷中心,每天有數不清的創傷病人送進來。 一次,他接診了一個腳背被砸傷的黑人女患者,因為當時急診有搶救,人手不足,他被拉過去幫忙,讓這個黑人女患者等待了半個多小時。 事后,她直接向醫院投訴自己遭受了歧視,區別對待。 還被好事的媒體報道,添油加醋的上了邁阿密的早間新聞,引發了本地黑人巨大的抗議。 那一段時間,整個醫院都是風聲鶴唳,誰也不敢說什么。 而在媒體一邊倒的報道下,根本沒人在乎事實的真相。最后,這哥們兒被辭退,黯然回了英國。 當時因為陳宇有中國血統,醫院怕陳宇趁機表達什么想法,給陳宇安排了整整一個星期的值班,天天住在醫院里,還讓馬修一直盯著陳宇,著實把陳宇折騰的不輕。 那一次,陳宇算是直面的見識到這些掌握了輿論武器的媒體有多強大。 而且想想吧,連希爾這種全美知名的球星,也忌憚媒體,讓陳宇住酒店躲一躲。 不過,自己是要做名醫的,怎么可以不跟媒體打交道。 今天全當是預演了。 一路來到人群前方。 眾多球迷圍在一起,中間那個穿著33號球衣,略微發福的中年白人,正滔滔不絕的分析著球隊陣容:“希爾是這個聯盟最好的小前鋒,他的歸來,不光是能夠得分那么簡單。他還可以組織,用媒體的話說,他是一個出色的組織前鋒。” “甚至于,他場均還能搶下五六個籃板,他若是歸來,不光可以分擔麥迪的進攻壓力,還可以盤活我們的進攻,提升我們的防守。最近這幾場比賽,我們為什么老輸球,就是因為我們的鋒線被人打爆了。” 他揮舞著胳膊,慷慨激昂。 周圍的球迷聽的入神,不住點頭。 陳宇撇撇嘴,目光落在一眾記者身上。 所有記者都忙著報道,不時的指揮攝像機對準涌動的球迷,對準希爾的家。 陳宇一路走過來,僅有一個拿著提詞板的年輕助理,扭頭瞥了自己一眼,就迅速的收回了目光。 陳宇微微皺眉。 這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