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22章 生機勃發-《紅樓鼎革》


    第(2/3)頁

    鹽商爭相跟進,不僅精鹽,粗鹽也開始以玻璃罐作為包裝,小門小戶竟以家中有亮晶晶的玻璃罐為體面。

    訂單源源而來,玻璃廠日夜開工,不斷增加產量。其他產品如鏡子、窗戶玻璃等也相繼推出,因技術不夠成熟,定價不低,只能先作為小眾產品,限量供應。

    玻璃廠實現了開門紅,大獲巨利。并借助薛家商號原有網絡,開始向南方銷售。

    冬去春來,天氣變暖,到了耕種時候,柳湘蓮關注的重心轉入屯田,需要的投資更大了。

    目前進行的屯田分兩種,一種是官屯,即利用鹽場部分官地用于耕種,落戶百姓成為灶戶,所需資金由鹽場提供。一種是商屯。商號以低價從地方上購買大量荒地,建為農莊,雇傭百姓耕種,資金自籌。

    荒地之所以是荒,自然是存在不利耕種的問題。其中的鹽堿地需要用各種方式改良土壤,比如引水沖刷,變作水田,種植水稻。臨河地常因夏季暴雨造成的河流泛濫而被淹沒,需要建設水庫、河堤等工程。

    此外,口糧、耕牛、種子、農具等投入必不可少,而短期內難獲收益。

    僅靠玻璃廠的盈利遠遠不足維持商號正在進行的各項建設,柳湘蓮需要大筆現銀。如何盡快搞錢成為他日思夜想的問題。

    最后發現,除了斗地主分田地之外,最快的來錢方式還是融資!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只有足夠的利益誘惑,才能讓那些習慣將金銀窖藏的權貴、士紳主動掏錢出來。

    于是,名聲漸顯的玻璃廠進入了“上市”日程。

    此前三和商號已形成良好示范,隨著廣和樓不斷擴展,前景被人看好,股價不斷飆升,早期入股者獲利不匪,不少人已將之視為發家的不二法門,甚至已經出現模仿者,公然募資。

    正當柳湘蓮為此籌謀之際,京中又出了幺蛾子。

    其一,當稅征收困難。

    按照原來的規矩,每家當鋪每年年初花五兩銀子從衙門戶房領取當帖,便是繳納當稅了。其他苛捐雜稅雖不少,卻和朝廷沒什么關系,都進了地方腰包。

    如今改為三擋征稅,京城當鋪該交五十兩,對當鋪這種動輒投資幾萬兩的生意而言,真不算什么負擔。京中足有四五百家當鋪,少說也能收兩萬兩。

    實際征收結果差強人意,肯老實交錢的當鋪不足三分之一。此輩多為勢力有限的商賈,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其余則借口經營不善,拒不繳費,或是走動關系暗中以原價領帖,或是干脆無證營業。

    這些當鋪隨便搬出來的靠山便能唬人一跳,順天府衙門惹不起,束手無策,戶部催辦也無效果。

    京師尚且如此,地方更不用說,等地方將當稅解交戶部時,成績肯定慘不忍睹。

    朝廷固然可以懲治主管官員,可換人之后恐怕仍舊不會有太大改觀。

    畢竟,對官員而言,履職不利頂多考評不佳,免職而已,得罪本地權貴卻是會死人的。

    問題根源之一在于戶部職權收縮。由于歷年文官奏請,很多直屬戶部的省級課稅司因稅收不足而被取消,相應的收稅權力劃撥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與本地縉紳勾連甚深,皇權不下鄉嘛,出現這種陽奉陰違的情況在所難免。

    永隆帝雖頗有振作之意,然積重難返,不是發幾道圣旨便能解決的,更何況朝中還有人掣肘,令他不敢大動干戈。

    但這一次他真的忍不住了。

    邊費日增,災害頻發,朝廷需要錢啊。今年靠著柳湘蓮出賣煙草經營權得了一大筆銀子,彌補缺口,可這項費用是一次性的,明年又該怎么辦?后年呢?無論是邊患還是災害,可是絲毫看不到緩解的跡象!

    況且,這等歪風邪氣如不糾治,則當稅加征之令淪為廢紙,朝廷威信何存?難道煌煌朝廷,只能做到在戲子身上收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