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出汾州城余振生就開始后悔了,在他心里總有一種莫名的不安。在縣城的頭兩天,尹強還打算出城看看,但很快就回來了。他帶回來的消息則是,外面的難民越來越多,城外聚集了很多沒能進城的人,聽說日本鬼子在不少的村子都燒殺搶掠,還聽說有的地方有隊伍在和鬼子打仗。余二河嘆著氣:“先避避風頭再說吧,好歹一家人都在一起。”也確實是一家人都在一起了,大姐家原本也只有兩間房,現在兩個老人,五個娃,最大的十歲,最小的才五個月,加上兩個姐姐和姐夫,屋里幾乎都轉不開身了。也幸好兩間屋都有土炕,十幾個人才都能睡下,女人們帶著娃一間;余二河跟兩個姑爺帶著大姐家長子路新,再加上余振生和振家,幾個男人擠在另外一間。家里的事,余振生幫不上忙,但他發現大姐家的日子也不寬裕。如果不是一家人都跑到大姐這避難,一定會以為作為先生的姐夫拿著一份高額的收入,一家人在縣城應該算是過得安逸。然而,現實卻是姐夫已經幾個月拿到的只是欠薪的條子。如果不是余振生看到大姐在灶房,把大外甥手上的饃搶下留給父母,而在吃飯的時候又騙爹娘說孩子們都吃過了,他一定也會留下來一起過個團圓年。更讓余振生想快點離開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婚事。余振生想的問題是很難和母親以及兩個姐姐說清楚的,所以他越不知道怎么解釋就越不想解釋,越不想解釋就越激發起女人們的好奇心。余振生只要自己躲到外面,他去找栓子,栓子爹送雷霆到城里原本馬上啟程,倒是雷霆也是認得老孫頭是張記的老車夫,又知道栓子一家準備去天津,就特意挽留他們住了一兩晚,這才等到了余振生正決定也一起回去。臨行時,余振生將身上的錢都掏出給娘留下,悄悄囑咐娘貼補給大姐和二姐。他知道若是他拿出來這些錢,兩個姐姐一定不會要,錢不多,不夠休房置地,但卻可解燃眉之急。這一路雖然沒有翟一飛的路條了,但經過關卡也沒遇到什么麻煩。老孫頭和栓子爹都是擺弄牲口的老把式,調教牲口和趕車那都是一流的,只要路上牲口沒毛病,那就是最順利的事。所以他們白天趕路,晚上找地方休息,也讓牲口歇腳。過了太行山路就好走了許多,沿途的馬車店也多了一些,倒也算無風無險的回道天津。只是這一路,隨處可見逃難的人,那些漫無目的的人也不知道要去哪里,他們茫然的無奈的在冰天雪地里行走,有時候見到從東向西逃的,有時候見到從北往南避的。若不是振生他們有著自己要去的方向,隨波逐流也不知道會到哪里。兩個趕車年過半百的老人商量著,看著這流民的來的方向,已經不能按原路走保定到天津,為了安全起見繞路走北平到天津。這樣走雖然多走幾十里路,但好在都是大道又都在國軍軍隊部署范圍,雖然關卡多但好在更安全些。一路上最讓余振生感觸的倒是看到栓子和父母在一起,路上噓寒問暖,休息時候端湯倒水。雖然遠離家園似乎兩個老人的心情并不怎么差,還有老孫頭可以一路聊著,這就讓余振生更加想念自己的父母,他心里羨慕栓子,若是爹娘同意跟著來多好。再有就是振家的懂事,他從來都是默默的跟著余振生,那是大眼乎閃著有時候會一直盯著車外移動的山川河流看,有時候就乖乖的坐在余振生身邊。他很少說話,從來不念叨著想爹娘,像是一個小悶葫蘆一樣把所有的事都放在了心里。栓子常會指著振家:“你瞧,跟你振生哥一樣的脾氣,你們余家的娃是不是都是這樣?”栓子娘搖搖頭:“余家娃,只有振生這樣,你看那余家大爺家的兩個,可是張狂的很。就連振家的親弟弟也是愛跳愛鬧的。”振家就仰起頭盯著余振生看,余振生拍著他的頭笑道:“看我做什么?”振家就低下頭去想,振生哥哥是什么樣子,自己是和振生哥一樣的嗎?那是不是以后也可以賺很多錢,買很多的新布料做很多新衣服。路上無聊的時候,栓子就會問起爹娘村里這一年發生的事。栓子娘就絮絮叨叨的講著,有些事都是街坊鄰居的小時,誰家娃偷了誰家的棒子,誰家的狗咬了誰家雞,誰家的媳婦和誰家的媳婦不和,站在村里跳腳的對罵。這些事,余振生和栓子聽著都是一笑。倒是說起雷家和余家這一年的變化,余振生和栓子都聽的很仔細。從栓子娘嘴里說出來的事,和在張記偶爾聽說的事的版本就有了許多的不同。對于雷家,栓子娘是嘆著氣說的:“雷家也是上輩子欠了的債,都讓雷老爺這一人還了。照說雷老爺真是對咱們村里人不錯了,可雷家一出事天天有堵上門的,那個林大也不知道從哪弄出來那么多老黃歷,當年雷家祖上發家時候做的卻陰損的的事都搬出來了,若不是有句老話叫做墻倒眾人推,雷家也不會垮那么快。你們只知道雷老爺貪了官司,卻不知道那縣城鋪子里的生意倒不是外人毀的,全毀在用的人身上,一見雷老爺出事,那都搶東西,家里鋪子里但凡值點錢的,都讓伙計家里的傭人搶的差不多了。”余振生聽到這里,就想到那晚請雷霆出面,雷霆說的那些話了。栓子又絮叨了許多,誰家怎么忘恩負義,當初雷老爺是怎么安葬他家老人的;誰家又是怎么恩將仇報,老爺出事的時候落井下石去作證。余振生聽的沉默,栓子聽的氣呼呼的鼻子直噴粗氣。“到最后啊,就雷正還跟著老爺,其實我跟你爹心里也猶豫,要不是你是雷老爺留在天津做事了,說不定我們也離開雷家。”“瞎說!”車子顛簸著,栓子爹的閉著的眼睜開了:“雷老爺沒說讓我走,我肯定不走。做人得憑良心,雷家是做了不是見不得人的生意,可那城里開的賭坊,酒樓,窯,子可關著咱們鄉下人什么事?也是說,鄉下有人跟著雷家在外面吃了虧的,當時也都不待他們不薄了。”“我就說那林老太可是個狠人,當年杏花被他們家收養當童養媳的時候已經六七歲了,按說裹腳的年歲都過了,那林老太是真狠,愣是把丫頭腳丫砸斷了愣著裹成了小腳。當年林家可就在咱家隔壁,那杏花哭的叫的啊聽得就那么心疼。咱想去看,林老太婆愣是關著院門誰也不許進,還讓林大在門口把著。要說當年林大可就是個耍狠的主呢。要我說,這林老太太打那時候恐怕就憋著壞呢。”這些事栓子和余振生是頭一次聽,女人裹腳他們不感興趣,余振生的兩個姐姐也是天足,從小更是沒接觸過這些。栓子問道:“那林家和雷家是不是有什么過節啊!”栓子娘看了一眼栓子爹:“他爹,那我可說了啊?!”“想說就說,誰要管你!”栓子爹哼了一聲,又閉上眼睛。“我也是隱約聽過一些傳聞,林大是給老太爺看園子的,他娘本來是老太爺買來了做生意的,性子太烈了破了相,老太爺一生氣就把她給了林園,哦,林園就是林大林二他爹。林園這個人好勇斗狠還酗酒,在外面打架回家打婆娘,后來林大跟人打架死了,老太爺給了一筆林家一筆喪葬費,還在咱家旁邊給他家修了個房子。我記得林園下葬那天,前腳埋了林園后腳林老太就在家做了一桌喜面。那天是不是還給咱端了碗去?他爹?”“嗯?嗯!”栓子爹的回應算是一個肯定,于是余振生和栓子心里也就有了輪廓,最恨雷家的大概就是林大他娘,這仇恨可是一直種在心里,最終報復在了雷霆身上。“要我說,雷老爺倒霉就倒霉在喜歡小腳娘們身上了。咱大奶奶也是,怎么這次就沒鬧騰呢?當年她可是連自己親妹妹都鬧騰的遠嫁了...”“咳咳咳!”栓子爹咳嗽聲制止了栓子娘的話。栓子娘看看栓子爹,又看看余振生和栓子:“哎,你看我,人老了話也糊涂,越說越遠了。”大奶奶的嚴彩鳳的親妹妹是嚴彩蛾,也是張記的內掌柜,車外趕車的老孫頭和自己的兒子都是在人家做事。車內還坐著余振生,眼看就是張家的姑爺了。這話再深了說,是在是不妥。“栓子,你干爹也干了兩三個時辰了,你叫他停了歇歇騾子,讓你干爹坐進來歇著我趕車去!”栓子爹沖栓子說道。“行,你也歇著,這都到了河北了后面的路您不認得還是我來!”栓子晃悠著站起來鉆出車棚,喊著老孫頭停車休息。車子慢慢停下來,栓子扶著爹娘下了騾車,又陪著兩個老人下了土道去解決方便。余振生問振家:“你要不要方便一下!”振家搖搖頭,目光卻朝著不遠處的條大河望去。老孫頭喂好了騾子,心疼的拍了拍騾子的背,轉身對余振生說道:“等下過了瀘州橋咱們就快到北平了。”余振生看著橫跨大河之上的石橋,忽然心聲起個念頭彎下腰問振家:“想不想到橋上去玩?”振家點點頭,余振生就對老孫頭說道:“孫伯,你們在這歇著,我帶振家到橋上去玩!”“我去去!”栓子扶著她娘從坡下攀了上了,聽到余振生說便嚷嚷著也要去。老孫頭手搭著涼棚,像是講解一樣對眾人指著那橋說道:“去,都去,這橋可是好玩的很。這橋有橋墩十座,共十一孔。這橋上好多石獅子。咱們京津兩地可有個歇后語,盧溝橋的獅子,那是數不清。栓子,扶你你爹娘上車,坐在車架前面,我慢點趕車,讓你爹娘也看看,你們三個就到橋上玩。這橋邊有不少旅店,而且距離北平還有三十里,正好今晚咱們就在這附近休息,明天一早出發。”聽到這些似乎一車人的心都終于寬下來,似乎到了北平就到了最安全的地方,同時從北平到天津不過一百二里趕一趕也就到家了。栓子開心的歡呼了一聲,然后著扶著爹娘上車,余振生感覺振家拉著自己的手緊了些,之前都是跟在自己身后走,這次竟走在自己前面好像很興奮的樣子,出來這么久他也是第一次看到振家活潑興奮起來的樣子。也難怪振家會興奮,一直坐在車里,每次天不亮就上車,天將黑才下車,沿途經過都是山川破路,大片荒蕪之地,今天竟然看到那么寬的河流上一道宏偉的石橋,就連余振生都覺得感嘆造物神奇。他努力回想著陳先生對他描述過的北平,記憶里陳先生說過北平八景,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盧溝曉月,說的就是這盧溝橋吧。還有陳先生贊譽時候提到的元代陳孚《盧溝曉月》詩:“長橋彎彎抵海鯨,河水不濺永崢嶸;遠雞數聲燈火杳,殘蟾猶映長庚月。道上征車鐸聲急,霜花如錢馬鬃濕;忽驚沙際影搖金,白鷗飛下黃蘆立。王縝的《渡盧溝橋·京國西行三十里》京國西行三十里,層冰半架盧溝河。古橋白晝虹閑睡,野店青山馬競過。姬善造舟非久計,秦知鞭石亦興歌。從來王氣歸幽并,百二重關設險多。明代,張元芳的《盧溝曉月》:“禁城曙色望漫漫,霜落疏林刻漏殘;天沒長河宮樹曉,月明芒草戌樓寒。參差闕角雙龍迫,迤邐盧溝匹馬看,萬戶雞鳴茅舍冷,遙瞻北極在云端“。乃至前清朝乾隆皇帝到盧溝橋都有寫過:薄霧輕霜湊凜秋,行旌復此渡盧溝。感深風木睽逾歲,望切鼎湖巍易州。曉月蒼涼誰逸句,渾流縈帶自滄洲。西成景象今年好,又見盧溝曉月。八壹中文網一上橋振家就跑起來,他呼叫著在橋上欣喜的摸著那些石柱那些刻在石柱上的獅子,盧溝橋的石獅子姿態各不相同.獅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有的大獅子身上,雕刻了許多小獅,最小的只有幾厘米長,有的只露半個頭,一張嘴。有的張牙舞爪,有的乖萌可愛。余振生卻一步步的看著,那橋端的石碑記述了康熙、乾隆時修橋的經過。乾隆寫的那通碑,記述的更詳細有趣。是年,發現橋有損壞,乾隆命修繕,當拆開橋的一面一看,發現橋拱結構石工鱗砌,錮以鐵釘、堅固莫比“。實不易拆,且既拆亦必不能如舊之堅固也。“結果僅修繕了橋面、欄板和石獅。看到這里余振生也笑出聲,走在橋上,兩側自由不少和人們一樣的行人,在游覽著這座橋,各自發著驚嘆。冬日寒風中,橋下蜿蜒的永定河早已結冰。向東望去,便依稀可見青灰色的城墻和朱紅的城樓墻體北平城的西關城門。栓子走馬觀花的已經走過了橋另一端,振家也摸著石獅子跑了兩個來回,當他臉色潮紅微微冒著汗,肥大的棉衣在他身上甩來甩去的跑到余振生面前時。余振生正站在橋中看著河面,想著天上明月,水中映月,一橋三月的景那是多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