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辭晚辭別劉司業以后,徑直便帶著大白鵝與狻猊傀儡一起離開了廣陵城。 她并不知曉在自己離開以后,揚州牧與劉司業的對話,也不知道,在她離城時,城隍廟中,吳城隍的身影升高十丈,在遙遙望她。 不,宋辭晚其實也不是完全不知道—— 至少她有所感應,明白在自己離城的這一刻,城中有無數的目光,在或遠或近地注視她遠去。 一朝成名,人的一舉一動都仿佛是帶了光環。 但有意思的是,雖然有那么多雙眼睛在注視,可是親自上前,來到宋辭晚身邊的,卻是一個也沒有。 宋辭晚離了城門后,輕輕一拍大白鵝,大白鵝立刻扇動翅膀,身形變大。 鵝翅展開,翼展五丈之長,大白鵝成了巨鵝! “昂昂昂!”它昂首挺胸,歡喜叫喚。 一邊邀請宋辭晚到它背上來,一邊用得意又不屑的目光掃視狻猊傀儡,儼然是在說:嘿,小雜毛,你不是很厲害嗎?銅頭鐵骨的,擰也擰不動,捶也捶不爛,可是又有什么用呢? 再厲害,再厲害你也不能載著晚晚飛上天呀! 狻猊傀儡:…… 狻猊傀儡什么反應都沒有,它只是個傀儡,它還能懂得什么是挑釁,什么是回應挑釁不成? 宋辭晚微微笑了笑,她收起狻猊傀儡,徑直坐上鵝背。 大白鵝仰首高歌:“亢亢亢!” 白鵝載著宋辭晚,一如來時那般,飛上了天空。 白鵝振翅遠去,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宋辭晚在鵝背上輕輕念誦《天妖伏魔錄》。 “故謂妖之性,溯本源而尋根基,靈而有性,虛而無象,放縱為獸,體用為妖……” 一段段富有節奏與韻律的念誦聲在高高的空中蜿蜒拖曳,大白鵝初時賣力扇動翅膀,純粹只當宋辭晚在自己耳邊念經。 可到后來,隨著宋辭晚的念誦漸入佳境,奇異的韻律感將她與大白鵝一并籠罩,漸漸地,大白鵝便仿佛是有些聽懂了經文中的真意。 它扇動翅膀的頻率越來越低,每每雙翅一動時,翅膀的擺動幅度也越來越小,可是大白鵝飛行的速度卻并沒有降低,反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加快了。 《天妖伏魔錄》,被宋辭晚加持傳法之術以后,其中的經文都仿佛是活過來了一般。 宋辭晚一邊念誦,一邊還給大白鵝細細做解說:“大白,你明白什么是靈而有性,虛而無象嗎?” 大白鵝伸著脖子“嘎嘎”叫了兩聲,仿佛是在說:鵝鵝不懂,晚晚教我呀! 宋辭晚道:“大白,我給你做個比喻。從前你只吃五谷雜糧時,并不知曉自己其實愛吃蟲子,也從未捕捉過蟲子。直到忽有一日,你從四方的小天地里走出來了,看到了外面豐富的世界。 然后有一只蟲子從你身邊竄過,你忽然便伸著脖頸張嘴一叨,那蟲子被你叨在了口中。這個動作是自然而然發生的,并不需要你刻意去控制。 你捕蟲,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本能,那一時、那一刻,你胸中忽然便涌動了本能,促使你達成了從前從未做到過的事情,這便是靈性,你明白了嗎?” 這一番解說,如果宋辭晚用的是文縐縐的書面語言,大白鵝就算能聽清楚她的每一個字,但含義也必然是不懂的。 但宋辭晚偏偏用了最簡單直白的語言,還拿了大白鵝自己從前的事情來舉例,大白鵝便驚奇地“嘎”了聲。 原來這就是靈性?它好像……有點感覺,真的能懂! 大白鵝又“亢亢亢”地叫起來,它的翅膀在空中輕輕扇動,一扇便是數十丈上百丈的距離。 乘風而行,如此輕盈,大白鵝只覺得有種歡喜在胸中涌動。 它好快樂,它好開心,怎么會這么快樂,這么開心呢? 晚晚為什么這么好,這么這么好呀! “昂昂昂!” “亢亢亢!” 間或又有誦經聲,與解答聲。 白鵝在天空飛過,一人一鵝,言語相答。 人教鵝修行,鵝載人飛行。 不知什么時候,天空中總有飛鳥在與大白鵝交匯時,循著宋辭晚的講法之聲而追逐其后。 有些鳥兒是凡鳥,只聽只言片語,雖則瞬間靈機涌動,可終究領悟有限。再則凡鳥的飛行速度也不快,追不上已經通靈期的大白鵝。 這種情況下,凡鳥至多只能緊綴在大白鵝身后,追逐它片刻,而后雙方便迅速分開了。 但也有一些鳥兒是妖獸,妖獸的靈性與速度皆非凡鳥能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