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村宴進行時-《趕海的教師》
第(1/3)頁
第三十八章、村宴進行時
孩子們的夢想簡簡單單,也最難實現(xiàn),因為都忘記了。
盆菜其實和大雜燴有點相似,但又有區(qū)別,而且盆菜的最后一步打盆是有講究的,將烹調(diào)好的食材從下往上逐層鋪放,蘿卜、青菜、腐竹、豆泡等鋪在最下層,隱藏在盆菜的最底端,吸取上層食材的鮮汁,口味濃重的海鮮肉類逐層而上。
打好盆后、勾上芡汁,盆菜才算大功告成。而勾芡更是要同步進行,不能后面的做好,前面的已經(jīng)涼了,這就需要十幾個人同時開工。
只見江世全老人的院子里擺放了好幾個長桌子,小江他們買回來的特制盆具整齊地擺放在上面,十幾個中青年手腳利索的將各種食材鋪在盆里,然后用勺子均勻地淋上芡汁。
芡汁勾入菜肴中,會緊包原料,從而制止了原料內(nèi)部水分外溢,這樣既保持了菜肴鮮香滑嫩的風(fēng)味特點,又使菜肴形體飽滿,而不易散碎。最后十幾個人蜂擁而出,快速地擺放到餐桌上。
至于盆菜的起源是有很多說法的,客家人中說是以前擺婚酒后客人用小毛巾打包剩菜回家,拿回家之后,所有的菜都已經(jīng)混在了一起,這樣混在一起吃別有一番風(fēng)味,所以盆菜就這樣傳了下來。
而在東莞沿海附近則是根據(jù)沿海人民犒勞南宋勤王將士這段歷史傳下來的。根據(jù)文獻記載,南宋祥興元年,南宋朝廷敗退廣東,楊太后與弟弟攜同當(dāng)時的皇帝趙昺(bing,三音)途經(jīng)東莞、香港一帶,其中的大部分將士來到長安烏沙村,所到之處,人民紛紛前往勤王。
勤王將士多達二十多萬人,由于缺少盛菜的碗碟,沿海的百姓就用木盆,將三五家所做的菜肴盛在一起,這樣各家的菜肴層層疊放,互相滲透,香氣四溢,深受皇帝和勤王將士的喜愛。從那時起,吃盆菜的習(xí)俗就在廣東沿海一帶流傳了下來。
不管盆菜的起源如何,但它確實好吃。
這邊村長正在指揮著將各種菜式送上餐桌,那邊老師在學(xué)生的期盼聲中終于帶領(lǐng)著他們下山了,從前往后依次是一至六年級。
學(xué)生們排著長隊浩浩蕩蕩地來到了曬場旁邊,年齡小的孩子們還有點緊張,特別是別村的孩子,似乎不敢相信有這樣的好事;而年齡大點的孩子聞著菜香已經(jīng)在流口水了。
李布衣校長拎了個大喇叭站在隊伍的中間,然后他舉起喇叭喊道:“孩子們,別人請我們吃大餐,而我們卻一點忙沒幫,那我們應(yīng)該說些什么呢?!”
隊伍已經(jīng)按班級集合站好了,只見孩子們整齊的喊道:“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竟然還鞠了一躬!聲音稚嫩,但特別動人。
學(xué)生中間村里的孩子占了一小半,雖然這本來就是村宴,孩子們來是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模F(xiàn)在這個畫面是真的感人,看著孩子們的面龐,村長很欣慰。
在看到孩子們到達曬場邊緣的時候,村長就領(lǐng)著人過來迎接了,但看到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整齊的集合、站定,他就站在旁邊沒上前打擾。現(xiàn)在看孩子們?nèi)杠S的神情,他趕緊道:“好了,孩子們,敢近找座位吧,今天可要放開肚皮吃啊!”
要說村里人最敬佩的是誰,那不是村長江德水,也不是孫老爺子,而是校長李布衣!村里有人因落后搬遷,有人因貧困外出謀生,但只有李布衣一直堅守著小學(xué),從青年到老年,幾十年如一日,村里人都想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甘之如始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市|
元阳县|
突泉县|
奉贤区|
信宜市|
磐石市|
金乡县|
镇巴县|
武平县|
米泉市|
玉山县|
建平县|
万载县|
兴安县|
永靖县|
乐平市|
张家港市|
张家界市|
武宣县|
辛集市|
达拉特旗|
北票市|
巨鹿县|
白银市|
玛纳斯县|
白城市|
灵武市|
于田县|
竹北市|
汨罗市|
伊春市|
迁西县|
武威市|
威海市|
柳林县|
正定县|
万山特区|
资中县|
南通市|
馆陶县|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