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七月初五,近黃昏。 蘇良變得焦躁起來。 轉眼間,數日過去了,依舊沒有外來官提調他,顯然是葛文林的罪證沒有傳出去。 此刻的蘇良。 頭發枯槁,臉色蒼白,外加牢內悶熱,腦袋已經有些眩暈。 當下,完全是邪不壓正的信念支撐著他。 就在這時。 兩個配刀的黑衣青年走了過來,后面跟著兩名衙役。 一名衙役道:“這位上官,里面便是蘇良蘇推官。” “速速打開牢門,將蘇推官請出來。” 蘇良聽到這個“請”字,頓時有了精氣神。 自己有救了。 片刻后。 蘇良被帶到了州衙大堂,他剛進門,便見唐宛眉撲了過來。 “夫君,咱們有救了,有救了!” 蘇良的心神安定了許多,抬頭看向大堂內。 大堂最上方。 坐著一位面色白皙、微微胖的中年男子,其雖未穿官袍,但面帶一抹正氣凜然的官威。 而在一旁。 齊州知州葛文林癱坐在地上,通判王岳聳拉著腦袋,董大志哭喪著臉,如喪考妣。 唐宛眉扶著蘇良走到了大堂中央。 蘇良望向前方,微微拱手。 “你便是齊州觀察推官蘇良蘇景明?” “是。” “《齊州懶官疏》可是你寫的?你妻所持的齊州知州葛文林懶政的證據也都是你尋的?” “是。” “文章寫得好!” “本官見過各種花團錦簇、粉飾太平的文章,都要看膩了,你這種針砭時弊,敢說實話的文章,少之又少,好文章,好文章!” “敢問上官是?” 蘇良面對這么一頓夸,感謝都不知該如何稱呼。 “本官包拯,現任監察御史,奉圣命攜皇城司吏員調查富相公結黨之事,可提調京東路所有案件。” “中途遇你妻申冤,便來到了這里,將你所言之情況調查了一番,經查,完全屬實!” “包拯?” 蘇良聽到包拯二字時,便下意識地去尋他額頭的月牙。 可惜沒有。 他沒想到歷史上的包拯竟然是這樣一副面容白皙,微微胖的中年形象。 監察御史,官階不高,但位卑權重,連丞相都可彈劾。 滿朝文武,皆談臺諫色變。 更何況。 包拯此次還是奉圣命來到京東路,還帶著皇城司的人。 即使富弼在此,也要禮讓三分,將斷案的主審交給包拯。 蘇良知曉對方是包拯后,整個身心都放松了下來。 有包拯在,諸事無憂。 包拯高聲道:“蘇推官,你提供的證據甚是充足,不存在污蔑上官之行為,你不但無罪,而且有功,可立即恢復原職!” “另外,本官已將你的那篇《齊州懶官疏》傳至汴京城,不久后,官家、中書相公們,還有天下的百姓都會看到此篇文章,懶官之害,確實高于貪官!” “包御史明察秋毫,蘇良代整個齊州的百姓,感謝包御史!”蘇良重重拱手。 接下來。 葛文林就要倒霉了,王岳和董大志必然也會受到懲罰。 …… 數日后。 蘇良的《齊州懶官疏》出現在汴京城街頭巷尾售賣民間小報的小販手中。 百姓見慣了玉石般的文章。 而今見到刀子般的文章,自然好奇,購買閱讀者甚多。 與此同時。 大宋皇帝趙禎、兩府三司諸相公以及所有的京朝官們,都看到了此文章。 此文章最犀利之處。 在于提出了一個論點:懶官之害,遠甚于貪官。 汴京百姓的眼睛甚是雪亮。 閑聊之時,竟評選出了汴京城的第一懶官:樞密使夏竦。 這讓與夏竦從未謀面的蘇良,已經成了夏竦的眼中釘。 同月,在包拯的強烈舉薦下,蘇良得特旨,將以秘書省著作佐郎的京朝官職位,權監察御史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