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王安石正在收拾桌上的文書。 自遼境開始執(zhí)行“官員出衙辦差,令百姓問政于野”后,他也帶頭在城內府衙外或荒村野店,為百姓答疑解惑。 基本上是三日換一個地方,辛苦而又快樂著。 契丹百姓比王安石想象中還要難纏。 短短一個月內,便有十余名官員挨了揍,但因王安石堅持認為這樣的效率高,便繼續(xù)采取此策。 底層百姓,都是窮怕了,在重分田地之時,都想多拿多占。 往昔。 大宋百姓也有很多這樣的,大多都是互罵互毆,問題不算大。 但契丹百姓甚猛,他們一言不合,直接能互殺,甚是血腥。 這幾日,經(jīng)過王安石的耐心調解,情況有所改善。 這讓王安石甚有成就感。 就在王安石收拾好東西,準備帶著十余名親兵前往下一個地方時。 一名親兵率先奔了過來。 “王經(jīng)略,快逃,后方有十余名百姓狂奔而來,似乎要對您不利!” 王安石微微皺眉,望向后方,然后便看到有十余名漢子正朝著他狂奔而來。 “王經(jīng)略,快……快上馬,我們來頂著!” 一名親兵連忙將馬牽到了王安石的面前。 之前,已有數(shù)名官員挨了揍,王安石若挨揍,那朝廷就丟大人了。 王安石微微搖頭。 “本官不走!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這兩日,與百姓如同家人,他們?yōu)楹我嵛遥俊? “若要揍我,那定然是我有一些問題還沒有妥善解決,若挨一頓揍,而能解決百姓的問題,那就值得了!” “放心,本官若挨揍,你們不會遭到任何懲罰!” 一旁的親兵無奈,不再勸解,這位經(jīng)略安撫使的拗,他們都是領教過的。 他決定的事情,誰都無法讓其改變。 王安石面色輕松,等待那伙漢子狂奔而來。 片刻后。 十余名漢子喘著粗氣來到了王安石的面前。 “王經(jīng)略,總算追上您了!”一名漢子興奮地說道。 王安石面帶疑惑,看這些人不是來揍他的,便開口問道:“可是還有事情未給各位解決?諸位請直言!” “沒有,沒有!王經(jīng)略,我們從來沒有見過像你這樣不將我們這些窮苦百姓分為三六九等的官員,我們前日沖撞了你,有些魯莽,今日突然聽說你要離開,便……便來為你送行,這……這是我們送你的禮物。” 說罷,那漢子將一個皮囊遞向了王安石。 “這里面有不到二斤的酒,是我們以前釀的,當下就剩下這些了,也是我們最貴重的物品了,希望它能為你提提神!” 一群漢子都憨憨地笑著。 王安石接過皮囊,一臉感動,百姓看出了他的辛勞。 當下,遼境缺糧,大宋的幫扶并不足以讓每個人吃飽,更不用說釀酒了。 這點酒對他們而言甚是珍貴。 王安石笑著說道:“這酒,本官就收下了,諸位,請記住一句話,我們都是宋人,都是兄弟。” “告辭!”王安石朝著眾人拱手。 …… 片刻后。 王安石一行走在了一處野徑上。 他望著酒皮囊,本從不飲酒的他,打開皮囊,輕輕淺嘗了一口。 這一刻,他感覺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百姓向他送酒表達敬重,比他官升兩級都能令他開心。 王安石決定今晚便寫信給司馬光,告知百姓送酒之事,讓司馬光也羨慕一下自己在遼境的好人緣。 …… 轉眼間,便到了二月十八日。 三年一屆的省試正式開始。 清晨時分,舉子們挎著竹籃,經(jīng)過三次細致入微的檢查后,魚貫進入考場。 此刻在貢院門前。 蘇子慕望著,身穿長衫、挎著竹籃的舉子,蘇軾和蘇轍。 “二位哥哥,放輕松,待考試完畢,我用我的壓歲錢請你們去樊樓大吃一頓!” 蘇軾和蘇轍聽到此話,心中的壓力一下子少了許多。 片刻后。 貢院考場內,舉子皆端坐于座位。 蘇良身穿紫色官袍,站在考場中央,環(huán)顧四周。 隨著一道鐘鈴響起,官吏們開始分發(fā)試卷。 看到試題的考生們基本都是緊緊皺起眉頭。 蘇良出題自然是與眾不同,要讓他們看后能樂出來,那就不是蘇良了。 蘇良看到大多數(shù)考生那種欲哭無淚的表情,臉上不由得泛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