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當(dāng)下,我朝迎來新氣象,正需要這類年輕官員去闖去拼。司馬光與王安石二人之才,大多來自于蘇中丞。蘇中丞若為百官之首,我大宋走向盛世的步伐將會更快一些!” “官家,臣說句有些自私的話語,臣對成為一名盛世之臣的期待,遠(yuǎn)高于成為一名開拓盛世的先驅(qū)。臣也想在余生能看到,我大宋遠(yuǎn)超盛唐的那一天,想看一看我大宋到底能夠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奇跡?” “臣為百官之首,統(tǒng)管一切,若超盛唐,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終其一生,而若蘇中丞統(tǒng)領(lǐng)百官,定比臣的速度快!” “臣也想享受一番我大宋盛世的模樣,故而推舉蘇中丞為首相!”文彥博重重拱手。 趙禎認(rèn)可地點了點頭。 文彥博這番舉薦確實有道理。 若蘇良為首相,憑借他的才能天賦,大宋絕對能更快地創(chuàng)造盛世。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旁的吳育、曾公亮、王堯臣陸續(xù)拱手。 而這時。 歐陽修皺著眉頭站了出來,道:“若景明不愿擔(dān)任首相呢?” 文彥博一愣,然后中氣十足地說道:“為了大宋的未來,為了創(chuàng)造盛世,為了全天下的百姓,他不能拒絕,也無法拒絕!” 歐陽修搖了搖頭。 “文相,此理由或許可以壓得住別人,但放在景明身上恐怕行不通。” “依照我對景明的了解,讓其擔(dān)任副相恐怕都難,更別說首相了,他最喜閑適。在別人眼里,首相之位是位極人臣,是一名士大夫畢生的榮耀,但在景明眼里,沒準(zhǔn)兒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鎖!” “只要官家下旨,景明還能抗旨?”文彥博反問道。 趙禎無奈一笑。 “文卿,他還真敢抗旨,然后朕還拿他沒辦法。景明不只一次向朕表達(dá)過,他后半生的夢想是:回故鄉(xiāng)揚州,做一個悠閑自在的老饕和垂釣翁。” 聽到此話,文彥博頓時語塞,根本不能以常理來推斷蘇良的選擇。 這時,三司使王堯臣道:“確實。景明向來愛自由,讓其日日呆在政事堂,他還真不喜歡。” 趙禎點了點頭。 “此外,朕也覺得我們太依賴景明了,天下難事不能盡靠景明一人解之,我們也要自省,不能將景明累著了!” “這樣吧!朕先向景明寫封信問問他的想法,待看過他的回復(fù)后,再決定要不要讓他入中書,擔(dān)任副相或首相!” 眾相公都點了點頭。 這時,文彥博眼珠一轉(zhuǎn),道:“官家,待景明歸京之日,臣愿帶兩府三司的官員齊去城外迎他,先將他架起來,為了大宋之盛世,臣還是想著讓他能者多勞,辛苦一些!” “行,就隨文相吧!”趙禎笑著說道,蘇良之功,值得眾相公齊迎。 …… 臘月二十五日,蘇良行至河北路域內(nèi),預(yù)計臘月二十八日晚可抵達(dá)汴京城。 近黃昏。 龍羽軍士兵們正在搭營支鍋。 徐莽和劉三刀將一份趙禎的親筆書信送到蘇良手中。 趙禎在信中稱:戰(zhàn)后,便是新大宋全面改革,創(chuàng)造盛世之時,而蘇良最精于此道。 兩府三司眾相公皆舉薦蘇良入中書,擔(dān)任副相或首相,帶領(lǐng)文武百官大宋,造遠(yuǎn)超大唐之盛世,而趙禎想聽一聽蘇良的想法。 蘇良看罷,皺起眉頭,撇起了嘴巴。 對別的士大夫官員而言,位極人臣乃是巨大的榮耀,但對蘇良而言,則是枷鎖。 他對自己的認(rèn)知非常清楚。 擔(dān)任臺諫官之首,他沒有任何顧忌,無須考慮太多,能夠放開手腳做事。 但是入中書,居百官之首,勢必有所忌憚。 這不是蘇良喜歡的為官方式。 此外,擔(dān)任宰執(zhí)太累了。 蘇良不是自私,而是依照他的性子,若擔(dān)任首相,肩扛一國之重?fù)?dān),打造新大宋,大概率會英年早逝。 但以后大宋的發(fā)展,從緩從慢即可,無須過快過急。 一旁。 徐莽與劉三刀見蘇良看罷官家的書信后,面色陰沉,緊皺眉頭,不由得緊張起來。 宋遼大戰(zhàn)最緊張之時,蘇良都沒有此等表情,儼然是發(fā)生了大事。 “頭兒,是……是發(fā)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嗎?” 蘇良將書信遞給了二人。 徐莽和劉三刀接過書信,看完后,有些發(fā)愣,然后興奮地看向蘇良。 “頭兒,這……這是天大的好事啊,您……您要成為百官之首,實乃我大宋之幸啊!”劉三刀激動地說道。 “這是大喜事兒啊!頭兒,你為何看上去不是很開心?”徐莽看向蘇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