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時,一旁一名青年衙差道:“官人,若……若是我見到這一幕,或許也會跑!” “為何?” “堂堂一位知州,在烈日酷暑下,站在官道上招攬商人,還如此客氣,這……這若不是親眼所見,別人告訴我,我都不相信,他可能覺得咱們是騙子吧!” “畢竟,前段日子,青州也出現(xiàn)了一批剪徑者。白天是廂兵,晚上就成了盜賊,商人們都怕了,根本不信官!” 王安石不由得皺起眉頭。 他在鄞縣時,大多考慮的都是農(nóng)事。 但來到齊州后,發(fā)現(xiàn)各種古怪的事情層出不窮。 在百姓眼里,官員和盜匪,一個是明搶,一個是暗搶。 本質(zhì)上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他不由得想起那幾個天天盼著去做京官的官員,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不身在汴京,你永遠不知汴京到底有多繁華;不身在其他州府,你永遠不知它到底有多糟糕!” 身在汴京,會覺得大宋堪比強漢盛唐。 身在一些偏遠地方,會感覺身邊處處都有陳勝吳廣、黃巢之流。 王安石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喃喃道:“本官還就不信這個邪了!” 在蘇良的引導(dǎo)下。 王安石深知,抑制土地兼并的關(guān)鍵,不是令富人之田流入貧民手中,而是令富人尋到比田產(chǎn)更賺錢的事情。 所謂買賣,一買一賣。 商人賺了錢,農(nóng)戶掙了錢,官衙靠著商稅也就賺了錢。 若齊州能夠?qū)⑸藤Q(mào)市場徹底打開,那土地兼并帶來的許多麻煩都將會迎刃而解。 半個時辰后。 又一支商隊行了過來。 當即,王安石揉了揉下巴,露出一抹笑容,再次大步迎了上去。 這支商隊的掌柜乃是一位讀書人,他見王安石談吐不凡,便與之深聊了起來。 二人有說有笑,相聊甚酣。 不多時,這名掌柜便帶著商隊,轉(zhuǎn)道去了齊州。 頓時,王安石信心大增。 只要將名聲建立起來,齊州有了好口碑,就能無形中解決很多麻煩。 …… 而此刻。 在齊州北境的一處驛站前,司馬光心情忐忑地望著遠處。 此處乃是從汴京通向青州的必經(jīng)官道。 商隊尤多,且多是長途奔走的商人。 蘇良也站在一旁。 他知曉司馬光沒有王安石那種厚臉皮,便選擇陪著司馬光。 從上午到此刻,已經(jīng)過去了二十余支商隊。 司馬光與之交談的也有十余家,不過依舊無人轉(zhuǎn)道去齊州。 好幾個商人都被嚇到了。 他們覺得官員們對他們那么好,必然是有所企圖。 雖然屢遭懷疑,但司馬光還是會耐心地向商人們推薦齊州,講解齊州的各種特產(chǎn)以及齊州對商人的優(yōu)惠政策。 司馬光最大的優(yōu)勢便是情緒穩(wěn)定。 且他認為,宣講齊州比引客更加重要,只要建立起好名聲,客商自然能蜂擁而至。 由于二人還有公務(wù)要做。 王安石每隔三日便去官道攬客一次,每次大概是小半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