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今,包拯以一人之力,為大宋爭光,令每位官員都覺得:與有榮焉。 歐陽修不由得挺了挺胸膛,心中喃喃道:若是讓我去,贏得必然不是這么一點兒了! 陳執中率先拱手,道:“官家,這些……這些不是戰利品,但勝似戰利品,此乃我大宋使遼的佳話呀,一定要傳到民間,傳到民間!” 趙禎認可地點了點頭。 “包卿,此事辦得漂亮,朕當厚賞整個使團!” 包拯微微拱手,繼續道:“臣此去遼國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嚴重的便是遼人對我朝的事情知之甚詳。” “遼人不但知曉我朝每月發生的要事,甚至一些不雅之事也盡皆知曉。” “比如,我朝有一位假撞柱的御史,歐陽學士被污不修私德等。” “其中,石守信與富彥國涉嫌造反之事,更是被遼人笑掉大牙。他們稱……稱我朝官員讀書都讀傻了,竟會認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通遼且還要掘墳開棺,甚是愚蠢。對此事,臣實在無法辯駁!” 頓時。 夏竦、王拱辰等都紛紛低下腦袋,他們就是被遼人稱為“讀書讀傻了”的典型代表。 “此外,我在遼國街道的書攤上,見到了我朝往期邸報的抄錄版,見到了蘇景明的《駁陳條十事書》,見到了歐陽學士的《論不才官吏狀》……” “起初,臣以為是遼國安排有細作藏于汴京,后來方知乃是有黑心的商人將我朝邸報新聞、機密要事等傳于遼國,以此牟利。臣建議,應對此進行嚴管!” 趙禎點了點頭,道:“確實該嚴管了!” 隨著雕版印刷的普及,萬事皆可成書。 大宋幾乎沒有秘密。 上到官員貴族,下到書生商賈,大多都是好大喜功。 做個芝麻大小的事情都想著要刊印成書,以此留名。 而后,在一些黑心商人的經營下,大宋發生的事情,便很輕易地傳到了遼國、西夏。 趙禎能想象得到,遼人聽聞石介案時,定然甚是興奮,覺得能做出此事的大宋只能是不斷走下坡路。 接下來。 包拯從懷里拿出一本奏疏,道:“臣至遼國邊境時,還曾巡視了一番遼人的駐兵,在問詢了一些遼人百姓后,得到了一些重要信息。” “遼人于代州、應州邊緣處,不斷添置營寨、召集軍馬、兵甲糧食,雖是以西討之名,但很有可能意在河東,而今代州邊臣畏懦,臣建議派遣重臣,固守邊界,以防遼軍突襲。具體細則,不便明講,臣以撰寫成文,煩請官家閱覽!” 趙禎看完奏疏后,面色陰沉。 包拯所言軍情,甚是重要,而河東那邊卻一點情報都沒有得到,實屬失職。 樞密使夏竦的臉色也非常不好看,這也是他這位樞密使的過失。 這時候,王拱辰站了出來。 “包諫院,你先是與遼官員聚賭,而后又刺探遼國軍情,遼人不可能不知。若令遼人惱怒,恐怕有引戰的嫌疑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