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蘇良的丈人唐夫子,看完元夕燈節后,也坐上了前往揚州的商船。 唐夫子已習慣教書育人的日子。 揚州還有一群孩子等著他上課,而他在汴京無朋無友,也呆得膩了。 臨行前,唐夫子再次交待蘇良和唐宛眉,生子乃是今年最重要的事情,務必重視。 二人也滿口答應,必將努力為之。 …… 正月十六一大早,察院。 蘇良剛進屋,便見周元正在奮筆疾書,瞧著已寫了有大半張紙。 “子雄兄,剛過完年,便有如此緊急的奏疏要寫了?” “省試在即,該是推舉知貢舉的人選了!”周元放下筆,笑著說道。 這時,蘇良才意識到,三年一次的科舉省試又要開始了。 “敢問子雄兄舉薦的是誰?”蘇良好奇地問道。 “當下朝堂,宜知貢舉者,無外乎三人。歐陽學士、王學士和王中丞。” 歐陽學士是歐陽修,王學士是指王堯臣。 當下,二人皆在學士院任翰林學士。 “歐陽學士為甥舅案所累,名聲有損。王中丞文采學識又不如歐陽學士和王學士,故而……” 就在這時。 御史中丞王拱辰從外面大步走了進來。 蘇良和周元連忙站起來拱手,見到臺長還是要拘禮的。 周元一臉尬尷,將臉扭向別處。 他雖然還沒說完,但明顯就是舉薦王堯臣知貢舉了。 王拱辰在屋內轉了一圈后,大步朝著外面走去。 他走到門口時,突然回頭看向周元:“子雄,公務若不是很忙,可抽空看一看本中丞之前的奏疏,看看我是不是妄為狀元之才?” 說罷,甩袖而出。 周元高喊道:“定看,定看,定會欣賞中丞佳作!” 說完后,周元的額頭上已滿是汗珠。 他看向蘇良,無奈道:“新年伊始,我便將王中丞得罪了!” “無妨無妨!咱這位臺長心眼比針孔都小,但說實話,其奏疏確實有一定獨到之處,不過……不過比起歐陽學士和王學士還是差上一些!” 周元認可地點了點頭。 這是整個朝堂都公認的事情。 而此刻,趴在窗戶口偷聽的王拱辰,氣呼呼地離開了。 王拱辰和歐陽修乃是同屆進士,還是連襟。 雖然王拱辰是狀元,但民間都傳的是因歐陽修過于風流,才沒有奪得魁首。 王拱辰是一個撿漏狀元。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