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當下能迅速確定石介與遼人勾結,可派遣使者與遼秘密和談。 換言之,就是:花錢保平安。 這種事情,大宋做得可謂是輕車熟路,得心應手。 澶淵之盟、宋夏和議、慶歷增幣,都是典型的例子。 但是,這種丟人之事,絕不能在這樣的場合說出來。 錢明逸說出此話,他便輸一半了。 慶歷和談時。 遼國要求“增歲幣十萬,絹十萬匹”,趙禎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就答應了。 但是當遼在協議國書中使用“獻幣”一詞后,趙禎大怒,與對方再三爭辯。 最后,國書上稱為“納”,而在大宋朝堂上都是稱為“贈”。 大宋君臣,不惜錢,但看重臉面。 蘇良看向錢明逸,冷聲道:“好一個只要給遼人的好處足夠多,就能免于戰事,甚至將石介抓起來!” “錢正言,遼國無緣無故攻我大宋,你率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御敵,而是和談納幣?你不懼百姓辱罵,后世惡名,難道官家不在意,其他朝臣不在意嗎?” “我大宋何時變得如此慫了,自稱上國,卻要不戰而降,此舉,與賣國何異?錢正言,你作為我大宋官員,為何要如此下賤呢!” 此話說完,趙禎都感覺臉上有些燥熱。 “你……你……你……竟然罵人!” 錢明逸頓時不知該如何說了。 他自認講的是事實,但說完后才意識到官家絕對不會認可他這種話。 這時候。 殿中待御史劉湜站了出來。 “蘇良,莫亂扣罪名!錢正言也是希望我大宋無戰,百姓安居樂業。如今最快揭開真相的方式便是掘墳開棺,若棺中有人,再將石介厚葬即可!” 蘇良捋了捋袖子。 “厚葬?若棺中有尸骨,但有人懷疑非石介尸骨,是否還要解剖驗尸?若解刨驗尸仍辨別不出真假,是否為了社稷安危,就將其當作是他人假冒!若凡事都如此做,那你們打著社稷安危的口號,是不是想害誰,便能害誰!你們就不怕死后下地獄入畜牲道嗎?” 蘇良走到劉湜面前,怒目而視。 “你……你……” 劉湜不敢與蘇良直視。 錢明逸和李定向他講過蘇良揍人的情景,他怕蘇良發起狂來也會揍他一頓。 而歐陽修和包拯則是面帶微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