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大宋,樞密使和參知政事調個的情況很常見。 樞密使之職,幾乎是拴條狗都能干。 與此同時,趙禎欲提拔知青州的陳執中為參知政事。 聽到這個消息后。 諫院的蔡襄和孫甫頓時坐不住了。 在大宋。 朝堂官員有一條很嚴重的鄙視鏈。 進士出身的官員看不起恩蔭出身的官員,恩蔭出身的官員看不起吏人出職的官員。 而以上三者,皆看不起靠軍功補授的武官。 陳執中的父親乃是太宗真宗期的宰相陳恕,其以父蔭入仕,當下的名聲官績都很一般。 恩蔭出身之人,大多只能得個閑職,除非有大功績。 像蘇舜欽這樣的官二代,恩蔭為官很容易。 但還是拼了命讀書,以考中進士為榮,就是這個道理。 中書相公、樞院三司要職,那都是為進士出身的官員預留的。 蔡襄和孫甫認為陳執中“資淺自負,不學無術,非宰相器”。 二人入垂拱殿,與皇帝趙禎理論,吵得不可開交,最后也沒有辯出一個結果。 …… 御史臺,察院內。 蘇良與周元自然也聽到了這個消息。 此時的周元,因彈劾首相章得象成功,斗志昂揚,對朝政之事甚是上心,儼然找回了自己的為官初衷。 “景明,諫院彈劾陳執中,我以為甚有道理,咱們是否跟上?” 蘇良想了想,微微搖頭。 “跟之無用。此事結果已定,蔡諫院所言,很大程度上只因陳執中乃是恩蔭入仕,理由不足,我對此并不認可,非進士出身者,為何便不能為相呢?” 聽到此話,周元不由得嚇了一跳。 “景明,此話可說不得,我朝歷來主張君王與士大夫官員共治天下,非進士者擔任宰執除非有大功,否則自然會引人非議!” 蘇良微微一笑。 “子雄兄,你莫忘了,陳執中可是有大功績的,并且還是從龍之功?!? “從龍之功?” 周元先是一愣,旋即明白過來。 宋真宗執政期,陳執中多次上奏,懇請朝廷早日建儲,而后趙楨才被立為了太子。 此功績,完全算得上從龍之功。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