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前世平庸,年近三旬,依然忙于考研考公。 除愛讀一些雜書,通曉一些新思想,別無所長。 二世為人。 既不會釀酒造香皂,也不擅造水泥燒玻璃,自是攀不了科技樹。 幸得一私塾先生收養,日日讀書,廢寢忘食。 他拼命讀書,不是愛書。 而是當下的大宋,普通百姓的日子實在悲慘。 賦役嚴重,苛捐雜稅,名目繁多。 賣柴有柴稅、修房要房稅、婚假要婚稅,使盡所有力氣,都難以溫飽。 一些公知常講,大宋是幸福感最高的朝代。 但幸福不屬于底層的勞苦大眾,只存在于士大夫、大地主、大商人的生活中。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千年前想要逆天改命,跨越階層,便唯有考公。 宋朝士大夫官員福利待遇之高,可謂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十年寒窗。 二十四歲的蘇良,終于在慶歷二年(1042)三月,登進士榜第十二名。 同月,被授長清縣縣令,自此入仕。 四月,蘇良娶揚州城【尚文私塾】教書先生唐澤之女唐宛眉為妻。 可謂是大小登科,雙喜臨門。 慶歷三年十月,有治績,授齊州觀察推官。 慶歷四年七月,蘇良彈劾齊州知州懶政,獻《懶官疏》,字字如刀,初露鋒芒,得特旨,以秘書省著作佐郎,權監察御史里行,成為京朝官。 大宋朝,官、職、差遣分離。 秘書省著作佐郎是寄祿官官職,權監察御史里行則是差遣。 雖然齊州觀察推官和秘書省著作佐郎都是從八品,但意義完全不同。 前者是選人官,后者則是京朝官。 唯有先成為京朝官,才有資格步入朝堂高層。 從選人官跨越到京朝官,非常困難。有官員甚至在選海浮沉一生,都未能上岸。 而蘇良的好運,完全得益于那篇《懶官疏》。 此疏,痛罵齊州知州嗜痂逐臭,慵懶無能,如百姓眼中的附骨之疽。 并提出了一個新概念:懶官之害,遠甚于貪官。 蘇良一疏成名,朝野皆知。 故得了個“權監察御史里行”的美差。 里行有實習之意。 因蘇良寄祿官官職較低,在三丞之下,故而只能是里行。 較之真正的監察御史,權限與俸祿都少了一些。 但這已經很優秀了。 大宋最難做的官,便是臺諫官。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