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莫比斯它待了一年,林東現在的興趣變多了許多,不再只盯著球場上那一畝三分地。 除了日常訓練和比賽外,林東將更多的重心放在了場外。 當然不是不務正業的跨界玩耍。 先是在老李的牽線搭橋下,和龍國籃協合作,出資贊助了一個名為css的全國城市籃球超級聯賽。 從最低級的u8、u9,到u15、u17,以年齡細分為了8個級別的賽事,為了讓更多業余愛好者和孩子們參與進來,賽事時間都是定在暑假期間,不耽誤孩子們上課,賽制的整體持續時間也不長。 城市選拔賽大概就集中在一個周以內,大一些的超一線城市或許有幾十只隊伍,而稍小一些的一二線城市,至少也有一二十支隊伍。 但卻將所有球隊都集中在同一個球館的幾座球場中相互輪流打,單場輪回,每支球隊每天連戰三四場,一個星期已經足夠打完所有選拔賽,這個就由地方主辦方按照報名參賽的隊伍數量來自行安排了。 總共在三十六座城市進行選拔,選拔其中前兩名進入城市淘汰賽環節,統一在燕京比賽,賽事方贊助所有路費和住宿費用,從三十二強賽到總決賽也就是額外不到一周的時間而已。 沒有任何報名限制,只要年齡合適,只要你組夠七八個人,有個基本輪換,甚至于像u8、u9這樣的低級別比賽,你能組夠5個人就都已經可以報名了,報名費用也很低,一個孩子頂多百十塊錢,既是給地方主辦者提供一個基本場地資金,也主要是避免一些惡意報名浪費名額的。 這面向的無疑是真正的平民子弟,又或更多是以一些地方上的小型籃球培訓班為主,無形中給這些籃球培訓班提升了名氣、吸引了關注,而也只有他們能賺到錢,才能讓更多人參與到這個行業中,也能給不少半職業或者退役選手提供一些不錯的工作崗位或兼職。 讓人能靠這個吃上飯,能擴大整個市場鏈,這才是真正意義的基層籃球推廣。 籃協負責和所有下級部門協調組織,各城市間的選拔賽靠收取一定報名費和籃協補貼來維持最底層的基本運轉。 而林東則是擔任城市籃球聯賽的主席和實際控股人,同時贊助出資,負責最后城市淘汰賽場地布置,以及每個級別前八名的巨額獎金,旨在推動國內普通民眾對籃球的關注和參與,同時也為龍國挖掘更多有潛力的新人。 想要提高龍國的整體籃球水準,只靠cba是不行的,只靠高中生、大學生聯賽也是不行的,那些聯賽的功利性太強,賭博性也太高,基本都是地方體制和俱樂部老板在操縱,很難完全做到公平公正的選拔。 可這樣的城市賽就不同了,除了收取少量的報名費用外,賽事方不接受任何資本注入,也不接受任何其他贊助,甚至連廣告都不接,反正每年花費的那近千萬獎金都是林東自己私人掏腰包,這對他的收入來說不值一提,可卻能極大的提升全民參與度。 錢對林東來說一向都是不怎么在意的東西,但在美國那幾年還是在拼命的掙,甚至不惜冒著影響自己籃球生涯的危險和耐克決裂,轉而扶持安德瑪。 為了什么?不就是為了現在可以將這些從美國賺來的錢,用在它真正該用的地方嗎?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理想不能當飯吃,但錢可以! 而在龍國,最在意孩子的父母們,是絕不會吝嗇在假期時花上一點小錢給孩子報這樣一個比賽的,讓他們參與和感受體育運動的魅力,讓他們的假期過得更充實,也能開拓眼界。 而對于那些真立志走體育道路的孩子,從這條路走出來,也比曾經的體校體制選拔,又或者眼巴巴望著cba俱樂部拋來橄欖枝要更自主、更快得多、也更有效得多。 這除了比賽本身廣受關注外,更重要的還是因為有林東這位聯賽主席。 不但自身影響力在全球籃球領域獨一檔,且家財萬貫根本就不缺錢,背靠著籃協主席老李,甚至爺爺身上還有著濃濃的紅色色彩,老爺子那些老戰友里也不乏有身在高位的。 不管比錢還是比權,都已經算得上是龍國頂層家族,人家怕誰? 何況即便如此強勢了,也沒打著要動一些既有利益蛋糕的心思,而是重新開辦了一個青年聯賽模式。 論錢,林東有的是,不在乎你有沒有利益,你賄賂不了他;論權,也沒哪個圈兒內人能強行壓得住他;論人品,自身的正直自是不用多說,更重要的是始終熱愛著籃球;而論輿論……那就更不用說了,全世界公認獨一檔的籃球界聲望,輿論就是林東的家! 有這樣一位主席把關、手握大權,不管任何人想將手伸到這個聯賽里來,顯然都是不可能的事。 而在聯賽剛成立時,林東就已經拉著史蒂芬,捆綁了勞埃德訓練基地,成立了一家球探公司,立志于發掘龍國國內的各種籃球天才了。 名字也很隨性——灌籃國際。 在這個世界的其他所有人看來,這確實是個很隨便的名字,灌籃代表籃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