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奪命地鐵-《蠱士》
第(1/3)頁
周簡王三年(前583年),在將國都遷離趙氏勢力深厚的新絳、改都新田兩年之后,晉景公已與諸卿士(主要是欒氏、郤氏)制定好了對付趙氏的行動計劃,萬事皆備;因此晉景公便在國都新田召集諸卿議事,準備發起對趙氏的最后一擊。
為了師出有名,晉景公事先讓寄居在公宮中的趙朔遺孀、自己的親妹妹莊姬也參與了朝議,并出面首告誣陷趙氏,說“原、屏將反!”(‘原、屏’即趙同、趙括兄弟的封邑。)
隨后,晉景公以莊姬首告為借口,與參會的諸卿士——中軍將欒書、中軍佐荀庚、上軍佐郤錡、下軍佐韓厥等人商議,看如何應對‘趙氏作亂’之局面;當時,中軍將欒書、上軍佐郤錡早就和國君在暗中結成了‘反趙同盟’,策劃對付趙氏;因此,晉景公發話后,欒書、郤錡便首先站出來給莊姬作證,證明趙氏早就有作亂的陰謀準備了,請國君先發制人,消除趙氏這個威脅國家穩定的隱患。
當時的晉國十二卿中,趙氏三卿(下軍將趙同、新中軍將趙括、新下軍佐趙旃)自然不會被晉景公召來參會,而上軍將士燮這個時候出使在外,也沒能參與會議;除了首先發言支持國君伐趙氏的中軍將欒書、上軍佐郤錡之外,其余諸卿——中軍佐荀庚(中行庚)、新上軍佐荀騅(程騅)、新下軍將荀罃(智罃)所代表的荀氏(分支中行氏、智氏、程氏)和欒氏一向交好,而荀氏(中行氏)也和趙氏之間有著極大的矛盾,因此,荀氏家主荀庚隨即發言支持欒書、郤錡的意見,請國君發兵討伐趙氏。
新中軍佐鞏朔人微言輕,勢力弱小,大宗家主又不在場(鞏朔是士氏別支,士氏家主士燮此時又不在朝議現場,所以鞏朔不好單獨發言),因此沒有在朝議上發表自己的意見。
因此,在晉景公發起的這一次專門針對趙氏的朝議中,參會的八卿中,還沒有對國君提出的‘討伐趙氏’之議發表意見,就只剩下下軍佐韓厥、新上軍將韓穿所在的韓氏了;在晉景公的再三催促下,下軍佐韓厥只得對此事發表意見,但讓人意外的是——韓厥不同意發動‘討伐趙氏’的行動。
韓厥之所以不同意國君直接發兵攻伐趙氏,一來是因為韓厥感念趙衰、趙盾當年對自己的養育之恩,不愿意落井下石;二來韓厥也對國君和欒氏、郤氏想要剪除趙氏的私下謀劃早就了然如心,認為這是國君在發泄私憤、謀奪臣子私產。
所以,韓厥才冒著巨大的政治壓力,在朝議中不贊同國君和卿士們僅憑莊姬的一面之詞就出兵討伐趙氏。韓厥建議國君先召趙同、趙括兩人前來對證,以明辨此事的真偽,查明趙氏究竟有沒有謀反意圖后再行事。
韓厥如此表態的意思,是請國君將事情給擺到明面上來講,能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最好,即使最后幫不了趙氏脫困,也能讓趙氏多少保留一部分家族的財富和封地,將趙氏大宗成員流放外地了事,就像當年趙盾對付狐氏一樣。這樣不流血地解決了事情,對晉國、對趙氏、對其他卿族都好。
但晉景公和欒書、郤錡等人為了誅滅眼中釘趙氏,早在兩年之前就開始預做準備,已經做好了武力剿滅趙氏的行動計劃,為此都不惜以遷都來完成計劃,此事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莊姬首告的(所謂)“原、屏將反”,不過是晉景公的一個借口而已,這么大的行動,不可能因為韓厥一個人的反對就輕易停止出兵討伐趙氏,放過已經犯了眾怒的趙氏(大宗)。
因此,對韓厥‘先調查再溝通、和趙氏兄弟對質’的勸告,晉景公選擇了默然無視,然后以保護晉國宗廟社稷的安危為理由,進一步向群臣下達了君命,讓其他諸卿都要隨公室一起出兵,攻打謀反的趙氏(大宗);公室甲士和卿士的私兵要聯合起來包圍并攻擊趙氏的封地原、屏兩邑和下宮,爭取一舉鏟除‘跋扈專橫、預謀作亂’的趙氏(大宗);就像當年‘邲之戰’后,君臣聯手消滅聯合狄人謀反的先氏一樣。
在國君的‘伐趙’命令之下,早有準備的欒氏、郤氏首先響應,欒書和郤錡立即率各自家族的私兵大舉出動,會合公室軍隊向趙氏大宗所在的下宮發起了攻擊。而公室和欒、郤兩家出兵后,晉國其他諸卿家族如荀氏、士氏也紛紛出兵,跟著公室軍隊一起向趙氏大宗發動了進攻。
在這場針對趙氏大宗的攻伐作戰中,晉國朝堂上的卿士家族中,只有下軍佐韓厥、新上軍將韓穿所在的韓氏堅持不出兵攻打趙氏,但韓氏家主韓厥也沒去幫助趙氏大宗,只是命韓氏成員閉門自守,兩不相幫。韓厥就是用這樣的做法,來表達自己對國君及欒氏、郤氏的反對意見,和心中對欒、郤兩家的鄙視之情(以及對幫不了趙氏的無奈心情)。
直到國君和其他卿士家族的聯軍已經大舉包圍了下宮之后,趙氏如今的掌門人趙同、趙括兄弟倆才反應過來,國君這是要把趙氏一鍋端啊!于是,趙同、趙括急匆匆地安排對包圍下宮的各方軍隊的反擊作戰;可面對著突如其來的討伐大軍,一直毫無思想準備趙同、趙括思緒混亂、不知該如何去應對,亂糟糟的局面不可扭轉。
起初,趙同還想要派使者前去向晉景公求情,請國君放過趙氏;但此舉被晉景公給一口回絕了;隨即,趙同、趙括在絕望之中又組織趙氏私兵幾次積極反攻圍攻下宮的軍隊,意在挽回軍事上的頹勢。
但趙氏(大宗)的成員們低估了晉景公和晉國諸卿家族想要徹底消滅趙氏的決心,他們也沒料到國君這一次居然親自帶頭,率先發動公室甲兵來攻擊趙氏。因此,下宮的防守還是慢了一拍,趙氏私兵的反擊也提不起速度;很快,趙氏的私兵就被聯軍所擊敗,下宮也被聯軍團團圍困、四面環攻。
因為勢單力孤、寡不敵眾(其實單獨來比實力的話,趙氏大宗比晉公室的力量還要強,晉國其他任何卿士家族單獨來論,也比不上趙氏的實力;但這一次伐趙之役,晉景公根本就沒按照套路來打,而是帶著其他卿士家族一擁而上打群架;群毆的結果,就是趙氏的那點實力不夠看了),在晉景公親率公室甲士和卿士家族聯軍的猛攻下,趙氏(大宗)最終一敗涂地,原、屏二邑被攻克,下宮也宣告失陷,封地內的趙氏大宗成員不分男女老幼被屠戮一盡,趙同、趙括兄弟也死于亂軍之中;縱橫晉國朝堂五十余年的趙氏(大宗)就此灰飛煙滅。
這場驚心動魄的晉國內訌,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下宮之難”。
為了保證在討伐趙氏大宗時,自己的親外甥、趙氏成員之一的趙武不受此事牽連,晉景公在發兵伐趙之前還親自做出申明——此次出兵“平趙氏之亂”,諸卿只許討伐作亂的趙氏大宗,已經是趙氏小宗的趙朔一系(這一系的男性成員,只有趙武本人了)并不包括在內;為了更好地團結卿士、穩固公室權威,晉景公還特別指出,屬于趙氏別支的邯鄲氏(趙穿、趙旃一系)也不屬于趙同、趙括亂黨,不在此次討伐之列。
當‘下宮之難’發生、趙氏大宗全部覆滅之后,受到舅舅晉景公保護的趙武依舊平安無事,和母親莊姬照常住在新田的公宮中。時任新下軍佐的趙氏別支成員趙旃,也在晉景公的庇護下及時和大宗劃清了界限,逃脫了被殺紅了眼的其他卿士家族攻擊、一并滅族的命運。
攻滅了趙氏大宗之后,趙氏這數十年來在晉國內部所積累的財產、封地、領民,都被以晉景公為首的晉公室和出兵伐趙的諸卿士家族所瓜分。而趙氏封地被收歸公室領有的那一部分封地和財產,晉景公將其賜予了晉公族的分支——晉國羊舌氏。
當跋扈強橫、得罪了幾乎所有人的趙氏(大宗)被誅滅后,為了更好地劃分現有的利益范圍、增強卿士家族對晉國朝堂的參與、控制權,在伐趙之役中出了大力的中軍將欒書便趁機向晉景公提出自己的建議——縮小目前晉國軍隊的規模,壓縮朝堂之上卿士的位置,使國君能夠直接掌握大部分朝堂權力(其實是借機給欒氏爭取更多利益)。
對欒書的提議,晉景公深以為然,現在是到了再次對朝堂進行人事調整的時候了;因此,在完成誅滅趙氏(大宗)之后,晉景公將晉國原有的六軍十二卿制縮為四軍八卿制;而被取消的四個卿位中,除了趙氏大宗原有的兩個位置——下軍將(趙同)、新中軍將(趙括)外,晉景公還將不愿出兵攻趙的韓氏家族所保有的新上軍將(韓穿),以及實力相對較為弱小、對伐趙也不甚積極的士氏所擁有的新中軍佐(鞏朔)這兩個卿士位置一并取消。
另外,晉景公還將晉國原有的新上、中、下三軍重新合并,編為新軍。此時的晉國,就只有上、中、下、新四軍了。
在晉景公攜滅趙之威,重新調整了朝堂上的卿士位置、縮小了晉國軍隊的編制后,新一屆的晉國八卿將佐排名是——中軍將兼執政大夫欒書、中軍佐荀庚(中行庚)、上軍將士燮(范燮)、上軍佐郤錡、下軍將韓厥、下軍佐荀罃(智罃)、新軍將趙旃、新軍佐郤至。
此次進入朝堂、擔任八卿之末新軍佐的新人郤至,也是郤氏家族的成員;郤至是郤氏現任家主郤錡的再從堂弟(郤至的曾祖父郤義,是郤錡的曾祖父郤芮之弟,兩人有著同一個高祖父,也就是郤氏家族的開創者郤豹)。郤至的祖父郤揚,其封邑在步邑,所以也以邑為氏,被稱做步氏;郤至自己的封邑則在溫邑,又因在兄弟之中排行第三,因此也被稱為‘溫季’。
在郤至被晉景公提拔進入朝堂,擔任了八卿之末的新軍佐后,郤氏在新建的八卿中就有了兩個位置,實力大大增強,可以與欒書的欒氏相提并論了(郤氏本來就是晉國的老牌貴族,其底蘊一點不比欒氏差,甚至還要強)。
之前向晉景公提出縮減軍隊、減少卿位的建議,并得到晉景公的同意后,欒書認為自己的家族之前有協助國君誅滅權臣(趙氏)的大功,又緊隨著國君腳步、調整了朝堂上勢力對比,欒氏怎么著也該得到國君的獎勵,增加朝堂上的卿位才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县|
彝良县|
布尔津县|
绥江县|
信丰县|
吉隆县|
葫芦岛市|
清水县|
临猗县|
广丰县|
昭觉县|
汤原县|
清新县|
武功县|
顺平县|
天长市|
永新县|
白朗县|
高台县|
玛纳斯县|
错那县|
江津市|
宜宾市|
襄樊市|
鹤峰县|
丰都县|
九江县|
哈尔滨市|
蚌埠市|
文化|
德令哈市|
赣榆县|
秭归县|
淄博市|
漠河县|
册亨县|
黑河市|
雷波县|
台安县|
丁青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