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乾清門朝會-《泰昌大明》
第(2/3)頁
“眾卿平身。”
“謝萬歲!”
這一幕看得朱常洛五味雜陳。
“太子”朱常洛在父皇的重壓下熬了三十多年,只一夜風流就將這來不易的無上寶座讓給了另一個人......希望他不是死了,而是代替了我,雖然研究員的工作也不輕松,但少了亡國之危的千鈞重擔,多了會真正愛他的父母雙親也是極好的......
官員行禮完畢后,鴻臚寺卿唱:“奏事”。
實際上,每次上朝,奏什么事、奏哪幾件事、哪些衙門的官員需要進殿奏事或是陛辭,都是提前定好的。像楊漣那種擅自跳出來,一口氣把戶部、工部、兵部、先皇內帑、皇帝內帑拖在一起批判的行為是有很大風險的。
如果換個脾氣稍微差點的皇帝,再遇上哪個人參他一本,就算不進去也得丟官。不過話說回來,對明代的言官來說,丟官入獄不見得是壞事。
當某位官員奏完一件事,皇帝當場就會有簡單的批復。這是因為上奏的事情早就提前挑選好了,內閣票擬和司禮監批紅的流程也走完了。皇帝只是重復一遍他的意見。除個別還有爭議的問題外,這個意見通常是“照準”。
如果奏疏及皇帝的決定涉及某個具體的辦事衙門,那相應的衙門主管就會回答,“某某衙門知道”或是“某某衙門領命”。
比如八月十一日,吏部尚書的周嘉謨遞上來的人事任免名單,其實已經得到了“泰昌皇帝”的同意。如果前晚他沒有“連幸數人”,而是精神矍鑠地來上朝,走完最后一道過場式的程序。那么齊、楚、浙三黨將一敗涂地。
但歷史上的“泰昌皇帝”一病不起,不僅沒來參加十一日的朝會,反而緊接著就是“紅丸案”、“移宮案”,直到一個月后泰昌皇帝龍馭上賓,年僅十四歲的天啟皇帝登基,東林黨人才又拿出名單并得到新帝的首肯。
今天的朝會上,吏部尚書周嘉謨被安排到了禮部尚書兼東閣殿大學士沈,及刑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黃克瓚的后面,這讓東林黨非常不安。
不過有另外一件事讓他們心里感到些許安慰——被指與劉一燝勾結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兼御藥房掌事崔文升,正與內廷第一紅人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東廠王安,一右一左地分站在皇帝兩側。
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政治信號。
“咳咳!”禮部尚書兼東閣殿大學士沈咳了兩聲,然后從方從哲身后走出來,行至御前跪奏道。
“鄭貴妃,以于理不合為由,上表提請圣上收回大行皇帝封后遺詔。望圣上恩準。”鄭貴妃上的表奏是找人代筆的,引經據典地將楊漣說的那兩條擴寫得洋洋灑灑、情真意切,但總結起來就這點兒意思。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边县|
海阳市|
江达县|
那坡县|
大兴区|
上高县|
田阳县|
信宜市|
巩留县|
铜山县|
峡江县|
长寿区|
德昌县|
澄江县|
壤塘县|
黄平县|
湄潭县|
大邑县|
崇州市|
岱山县|
开鲁县|
游戏|
紫云|
共和县|
濮阳市|
筠连县|
乐昌市|
大姚县|
阳信县|
潞城市|
静海县|
黔南|
保山市|
周宁县|
夏津县|
乐都县|
吉首市|
宁波市|
侯马市|
博乐市|
杂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