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章·章尾小記-《英雄無悔之大唐風云錄》

    生于唐代,出行若可駕馬,不僅是富有,并且是身份的象征。古時好馬就如同今之好車,更兼要管養訓育之。但在停車成為難題的今天,古代又該如何解決“停馬”的問題?

    馬作為六畜之首,很早就進入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中。《周禮·夏官司馬·大馭形方式》有記載:“周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可看出當時對馬養殖使用已比較全面,而馬政也在歷代發展中不斷完備。至于專門于街市坊巷,“停馬”拴于樁上者,就個人所查閱的資料,唐代韓干所繪的《照夜白圖》應是較為早的有力圖證。

    《照夜白圖》畫中所描繪之白馬,正是玄宗愛馬“照夜白”,曾跟隨玄宗南征北戰,如同太宗之“六駿”,因立下戰功,故可留于畫作中以傳千古。元代揭汯為《照夜白圖》作詩一首云:“晴云滿身雪作花,四蹄一動疾飛翼。跳梁掣柱不受羈,雄心只欲千里馳。瑤池宴罷幸驪山,霓旌前導鳳輦移”。與白馬奮力跳脫束縛,不受羈絆的形象形成對比的黑色擎柱,正是唐代的拴馬樁樣式。只不過此柱是木是石,或鐵或金卻是難辨,頂上也無造像裝飾。

    后歷代馬樁經過演變,再經造像雕刻藝術的加工,生出多種樣式,因此拴馬樁的藝術裝飾、文化功能愈來愈明顯,甚至有莊戶之“華表”的說法,同樣成為身份權貴的象征。樁頭圓雕樣式極多,有主要雕刻人、獸或各類組合形象的雕飾;內容涵蓋神話故事、吉祥寓意等。考慮到故事環境背景,和一些典故來源,因此在創作中,樁頭上用了猴子形象。

    猴子與馬關系緊密,在文獻中多有記載。唐代宰相房玄齡所著之《晉書·郭璞傳》中,就有提及用一似猿猴之物,救治死馬。此奇聞亦能見于東晉文史學家干寶所著的《搜神記》之中,稱為“作死馬醫”之事。后宋代文學家朱翌《猗覺寮雜記》中也有所引用指出:“養馬家多畜猴,為無馬疫。”

    這傳說更是名著《西游記》中,孫行者“弼馬溫”封號的原型典故。明代的認知里,如醫藥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應是母猴才有此作用,而西游記作者經過藝術詼諧,把母猴換作公猴,將“辟馬瘟”三字也諧化成“弼馬溫”,不失為創作經典。這里個人創作中,也是對前輩的致敬,才用猴子雕像,只是唐代猴子石像確實難找,就只能勉強自己想象了,主要還加入了一些怪誕譏諷感,大家看看就好,不實之處多多見諒。

    ——以上說明全為個人所查用于創作的資料整理,并非科普,請大家正確理解,若有問題或建議,歡迎提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古田县| 高陵县| 磴口县| 安国市| 五常市| 繁峙县| 图木舒克市| 交城县| 榆社县| 边坝县| 怀远县| 什邡市| 曲沃县| 泰安市| 丹巴县| 辽阳县| 三台县| 左云县| 定襄县| 肇源县| 榕江县| 杭州市| 施秉县| 木兰县| 抚松县| 临邑县| 英山县| 天全县| 皮山县| 福鼎市| 万载县| 黄石市| 仁化县| 乐业县| 梧州市| 奉新县| 宜城市| 绥宁县| 政和县|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