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個韓信究竟是誰?” “日后你自會知曉...還有,如果你稱王之后,若有人以道門理綜隱派之人自居,且給你寫下這段文字,你一定要以禮待之...這甚至能決定你的大漢最后能走多遠.....” ...... “沛公,子房先生來了!”一個聲音把劉邦從回憶中拉回了現(xiàn)實。 劉邦抬起頭,就看到一名身穿儒袍的青年站在了自己的面前。 和之前梳的十分整潔的妝容比起來,張良今日的頭發(fā)有些散亂,鬢角還有些汗珠,似乎是趕了很久的路。 “子房先生。”劉邦施禮道。 “見過沛公。”張良也回了一禮。 “某知燕枝乃是子房先生的結(jié)義兄弟,還請子房先生節(jié)哀。” 張良面上的愁容一閃而過,點點頭便走進了靈堂,靈堂里只掛了些白布,堂正中停著一口棺槨,而易承的尸身正安詳?shù)靥稍诶锩妗? 張良走上前,看著易承已無血色的面容,也有些動容,深吸了口氣道:“燕兄弟隨吾一路行來,上峨眉山,伏博浪沙,又與吾遠遁有萬里之遙,卻不離不棄,為人忠善,待人謙遜,我等兄弟一場,共謀大業(yè),未曾想竟年少患疾,中道崩殂,此乃吾平生憾事矣!”說罷竟拿出小刀在掌心一劃,一把血灑在白絹上,痛聲道,“吾失一弟,如斷一掌!” “子房先生節(jié)哀。”樊噲等人湊上來安慰,還有人急忙給張良包扎傷口。 張良嘆息了一會,離開了棺槨,重新走回到劉邦身邊。 “上次我與燕兄弟一別,我向他談起另外起兵之事,后來他可與沛公商議了?” 劉邦點頭道:“燕兄弟與我說了,子房先生乃是韓國人,又是三世相韓的貴族,去擁立新韓王,乃是天經(jīng)地義之事,先生此舉,某也是贊同的,雖各為其主,但共同反秦,乃是友邦。” 張良點點頭,“燕枝生前一直說沛公有化龍之相,多次說起天下之主一事,我輔佐韓王無意爭奪天下,只為重整韓國,日后若是有沖突,大可協(xié)商解決,畢竟,吾等現(xiàn)在還是要共擊暴秦才是。” “子房先生說的極是,只愿先生莫要太過感傷,我陪先生去走走,當緬懷逝者...” ....... ....... ....... 十年后。 長安,未央宮。 一名身穿黑袍大氅,鬢角發(fā)白的暮年老者,正走在未央宮前空曠的青石御道上。 御道很長,足有百丈,每隔一丈,便有一名持戟的護衛(wèi),如同泥雕木塑般站在那里。 正當暮年老者繼續(xù)朝前走時,距離他不遠的西邊側(cè)門里忽然跑出來一名身穿小紅襖,大概五六歲的孩童,孩童身后還追著兩名仆婦。 “站住。”老者開口道。 仆婦們立馬定住了身子,倒是那名孩童沒有停下,繼續(xù)朝老者跑來。 孩童跑到老者身旁,嘻嘻笑了笑,老者也不生氣,也笑著問道:“你叫什么名字啊?” “襄!”孩童聲音清脆的回答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