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秦國覆滅的真相-《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
第(2/3)頁
從東海回徐州的路上,易承見到了不少在路上艱難前行的秦國百姓。
這些人大多面容枯槁,衣衫襤褸——他們都是各地征發前往修建長城的民夫。
都說長城是中華民族的驕傲,這座建筑是中國文明輝煌燦爛的象征,可實際建造這座萬里之城的過程卻并不是那么輝煌燦爛,相反,城墻之下是無數百姓的血汗。
東海到徐州,一共經過六城四縣,村落更是有近百個,放眼望去,民生皆凋敝,大多數農戶家中都沒多少存糧,平日里都吃些糠皮野菜,或者下地捉些蟲蛇來吃。
易承有些感慨,其實早在一百年前,在他的記憶中,這些老百姓的生活還不至于困苦到這種程度,特別是七國紛爭的中期,他那時候所見中戶人家還有不少余糧,可堪吃上兩年,就算是下等戶,家中一般也都能留夠下年稻種和三月盈余。
可是如今一百年過去了,百姓的生活非但沒有變的更好,反倒是越發困苦起來。
在張良看來,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于暴秦統治,只要推翻了暴秦,一切才能好起來。
可在易承看來,雖然秦國的統治確實有酷毒之處,不過造成如今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這個時代是剛剛結束的戰國時代。
悉數前面幾十年,光是易承所親歷的大大小小的戰役都有十幾場,更別說七國在近百年時間里一直在打了。
打仗就要消耗,打仗就會死人,中原原本積累的人力物力都在這近百年的戰國紛爭中消耗殆盡。
易承不知道這個時代全國具體有多少人口,當年重生成成蟜時,他雖查閱過各州府人口名冊,可那時秦國還未統一,他只能用秦國的城市去推斷全國的城市人口。
那個時候,七國人口加在一起大概應該有三千二百萬左右。
如今百十年過去了,易承又查過沛縣的縣志徐州府的州志,再次推算,秦國的總人口,滿打滿算,恐怕只有兩千余萬。
人口銳減,對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
易承記得在巨子時代,那時候女子還有守寡的風氣,可在現今的秦國,只要丈夫亡故,女子就算是想要守寡,國家都不會同意,只會強制配婚,以誕育子女,原因無他,一切為了增加人口。
關于政府的這種暗地里的規定,易承其實也有所耳聞,這種強制婚配的行為,一直到東漢末期還有存在,后續也斷斷續續一直存在,直到兩宋程朱理學,程頤喊出的那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之后,守寡之事才愈演愈烈,至于演變成了對婚姻的道德要求。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朗县|
达州市|
兴国县|
东港市|
雅江县|
凉城县|
措美县|
麻城市|
大港区|
永修县|
德格县|
尼玛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元阳县|
峨山|
淳安县|
岑溪市|
革吉县|
黔江区|
岳池县|
九龙坡区|
正安县|
余庆县|
濮阳市|
永川市|
峡江县|
漯河市|
兰西县|
左贡县|
新乡县|
莱州市|
蛟河市|
高阳县|
碌曲县|
宣恩县|
闽清县|
米泉市|
佛坪县|
南召县|
隆林|
石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