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荀祭酒與韓諫官此次能來秦國,乃是秦齊兩國幸事,當飲盛?!币壮信e起酒杯,朝著廳堂前坐著的荀況和韓非說道。 在秦齊會盟之后,易承以長安君的身份邀請齊國使節團中的荀況與韓非到他府上一敘,這兩位不好拒絕,于是今日便一同來易承府上,來看看這位秦國權勢第二的男人究竟在打什么算盤。 同蒼老的荀況相比,韓非看上去則年輕的多,他穿著一身紫綢緞帶袍服,腰系紅緞帶,戴著一頂青銅冠,短須無髯,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卻是一副成熟穩重,彬彬有禮的君子形象。 “不知公子召見我等所為何事?”荀況倒是沒有跟易承客套的意思,在飲過一杯酒后,便用他蒼老的聲音開門見山地問道。 “本侯仰慕道門理綜已久,今日相邀,便是為了請教道門理綜之事?!币壮形⑿χ卮稹? 荀況頷首點頭,面容平和,“不知公子想請教道門理綜何事?” “本侯前些陣子偶遇一人,自稱是道門理綜之人,且是其門中隱派,這有一張他所書絹帛,上面寫了一串字符,不知先生可識得?!币壮姓f完,就命婢女上來將他手中的絹帛拿下去,遞給荀況觀摩。 荀況在看到這張絹帛的第一眼,就皺起了眉頭,略微思量之后,便緩緩開口道:“這確是我道門理綜的暗符,不知此人現在何處,老朽可否與之相見?” 易承輕拍雙手,一名個頭不高,頭戴黑笠,身穿黑袍,臉上也蒙著黑色綢布的黑衣人就從殿側的屏風后走了出來。 “老朽有幾句私言想請教這位兄臺,不知公子可否同意?” “準?!? 荀況這便喚那位黑衣人走到他身邊,兩人竊竊私語一番,不用說,易承也知道他們是在對暗號。 當初制定道門理綜隱派的暗號時,易承就設置了一個難度較高的坎,他將李白的《經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全詩都作為暗語,不過前四句是必須的暗語,后面每隔三年,便可增加一句,全詩八十九句,也就是說,按照道門理綜的傳承,這首詩作為暗語的話,一共能對答延續二百五十五年。 二百五十五年之后,也就是公元一世紀左右,距離李白出生,還有六百多年時間,這首暗語詩完全不可能被世上人所知,所以易承也不擔心這個時代有人能輕易冒充道門理綜的隱派人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