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靠.” 似乎是在震驚于這六年如此巨大的成就,也似乎是在感慨著“竟然還有這么多的人”。 短短六年,就干碎了百分之83的絕對貧困人口。 但剩下的數字,仍然是1700萬。 “蓋學校這種事情,可以盡快推廣,但當務之急,是精準扶貧針對性的立項。” 李景霖抬起頭問支書。 “這里面通光纖了嗎?或者說光纖的計劃提上日程了嗎?” “暫時沒有,這幾年里,倒是讓電話信號覆蓋了,不過光纖還沒有展開,不過,這的確在今年的計劃之中。” 蓋學校,發展礦業,種地,養動物,修路,通網 這些東西的發展,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其實我覺得,如果是精準扶貧的話,咱們完全是可以搞文化扶貧的。” “對,我聽霖哥說了,羌族文化十分美好,有很多的非遺,這應該很好進行文化扶貧。” 聽了李景霖的話,肖靜騰點點頭表示贊同。 只不過,支書苦笑了一聲。 “哪有這么簡單啊,我也想過文化扶貧的事情。” “羌族的文化的確很適合進行文化扶貧,可是,在整個川蜀,有多少羌寨啊。” “羌族的文化扶貧項目太多太多,現在,咱們這個寨子,是正在發展之中,若是太好高騖遠,將有限的資源浪費在難以把控的項目上,反而對扶貧無利啊!” 眾人頓時再次沉默了起來。 支書的話很好理解。 文化扶貧是個好項目。 可是,文化扶貧,依靠的是文化符號,內容,以及一些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 其他的羌族文化扶貧項目,已經挖掘的都差不多了,你這個寨子拿出一模一樣的東西,在初期,容易浪費勞動力,浪費本就不寬裕的扶貧資金,會影響其他方面的發展。 “哈哈,支書,這你就不知道了吧。” 大家都在沉默。 但李景霖卻哈哈笑了起來。 “羌族的文化就真的完全一樣嗎?” “!” 村支書愣了愣。 旋即有些驚疑的看向李景霖。 “可是,我實地考察過了,也研究過不少這方面的東西,這里面真有值得現在馬上就去挖掘的文化內容嗎?” 不是村支書不相信。 村支書也知道,一定有值得挖掘的文化內容。 但那是建立在前期一些項目發展完畢的基礎之上的。 現在就急著挖掘會很不穩。 “當然有了,正所謂十里不同羌,就文化藝術這方面.” 李景霖拍了拍支書的肩膀。 忍不住輕輕的笑了笑。 “你還得找專業人士!” 支書懵了。 不過,李景霖說的不錯。 專業的事兒,還得專業人來。 支書畢竟不是搞文化藝術的。 哪怕曾為了寨子,忙前忙后,煞費苦心的去研究羌人文化 但也會有所“疏漏”。 “羌族甚至可以追溯到殷商以前,那時候就已經有所記載了.” “我就是研究音樂的,曾經古籍里有過對羌族民歌的記載:石田山間,俗尚勤儉,咿唔之聲,徹於四境。” “羌族是比較封閉的,但這反而更是造成了.哪怕是十里相隔的羌寨,羌歌都不同腔,這些差異性其實是很具有民俗學,民族學,藝術方面的研究價值的。” 說著說著。 看著支書懵b的眼神。 李景霖忍不住樂了一聲。 “不只是音樂,作為國寶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羌族的羌繡,也會劃分出相當多的流派,各自有不同的特色以及藝術研究價值,別看伱寨子封閉,目前還挺窮的,似乎傳承下來的文化,也和外面的同類非遺沒什么不一樣。” “我不說多,哪怕是一個茂縣的羌繡文化里,就已經可以劃分出不同特點的六個區域的羌繡” “這里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算是同類同種也有很大的藝術差別,在研究相關藝術的人群眼中,這些差異性,就是無價之寶,是十分寶貴的研究材料。” “不同的羌繡對照,借鑒,融合,甚至可以逆推出古羌族的一些文化線索。” “只不過啊,這些細微的差距,真的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分辨!” 術業有專攻。 支書其實很難理解,這差不多的東西有什么差別,更不知道這一點差別能夠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自然是會想著穩扎穩打,從基礎上去做,不好高騖遠。 等待將基礎開發的差不多,再去研究文化的東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