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體現在外的音樂感上。 那便是浪潮一般的感覺。 上去,下來。 一開始,李景霖便找到了最合適的和弦。 dm和弦。 這個由dfa音所組成的小三和弦,是一種十分柔和的和弦。 沒有f大三和弦那么強烈的情感表達。 更如無聲,溫柔的傾訴一般,能夠在一開始便滲入人心。 兩組溫柔的dm和弦后,經過bb/d的一個轉位和弦,暗示著故事產生波瀾,開始進入到c和弦的分解。 而在c和弦過后,將具有強烈情感表述的f大三和弦中,461的音組外,加一個3音,成為fmaj7的f根音大七和弦。 讓這種強烈的情感表達,產生了一些變化。 之后,回歸dm和弦,過渡到gm,c,a7,回歸dm。 再次經過bb/d轉為和弦,c分解,fmaj7大七和弦。 和弦的轉換中,包含著這平凡卻又不平凡的故事,更是包含著人物們跌宕起伏的命運與情緒的轉變。 此時。 并沒有旋律出現。 但這和弦的分解,轉換,發展,回歸。 有一種隱藏在平淡之下的起伏與波浪。 一旁的錄音師,第一次看到李景霖親自搞音樂。 忍不住有些驚嘆。 彈個吉他,隨手都有這樣大范圍橫按的和弦轉換,這人在吉他上指定不是啥新人,不敢說精通,但肯定不菜,他指定不是什么正經的小提琴家。 md,真不愧是霖哥。 其實。 李景霖這選用的和弦與處理方式,在錄音師看來,其實并不是多么花哨,多么困難的東西。 可是,當李景霖展開后。 錄音師卻驚訝的發現。 這tm好像就是完美答案。 看過幾遍素片。 感受影片里,幾位角色的變化。 馬上,就從音符中,找到了最能表達這些內容的和弦與處理手法。 這踏馬可就不是什么天賦了。 單純就是扎實過硬的基本功。 他真的就是將故事的起伏,情緒,角色的刻畫,從影片里活活的扒下來,捏成一個又一個獨特的和弦,然后放在這里,順理成章。 “md,這李景霖果然很離譜” 錄音師咂了咂嘴。 上帝視角看,或許只是覺得,這主題曲理所當然是這樣的。 標準答案。 可能讓別人感覺就應該是這樣的,這一點本身就有點離譜了。 “嗯,這差不多就是demo了,可以嘗試往里加點東西進去。” 這個時候,仍然沒有旋律。 可是。 讓錄音師瞠目結舌的是。 他已經開始考慮編曲了。 大哥,你這么勇的嗎? 旋律都還沒寫。 就一個分解和弦。 就能直接搞編曲的內容了?要不要這么離譜。 但就在錄音師目瞪口呆中。 李景霖開始調試其他的樂器。 緊接著,開始敲了一小段架子鼓。 搖頭。 抱起電貝司砰砰兩聲,搖頭。 拿出電吉他彈奏一個滑音,點點頭。 然后就拉開編曲軟件里的鼓組,一個一個聽,找了一個較淡的鼓組。 “你這有單簧管不?” 李景霖的話,讓錄音師有點傻眼。 這你都會? 從小吃樂團長大的是吧? “.有。” 取來哨片,泡著。 溫柔,柔和,是李景霖創作這首主題曲的基調。 從和弦選擇,配器選擇,就在圍繞著這一主題。 既然柔和,溫柔,那就要做到極致。 能讓人感覺到柔和溫柔的暖色調樂器,自然也有單簧管。 十分適合拿來做間奏。 在單簧管的間奏中,小小的利用一下弦樂來做情緒拉扯。 基本上。 只要再配上和聲。 這曲兒就編完了。 裝好哨片。 吹了幾聲,眉頭一皺。 “d調單簧管?伱這搞的挺邪門啊,有沒有別的調?” 聽了李景霖的話,錄音師都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有單簧管都不錯了,你還想要什么自行車。 難不成真要像你們樂團一樣,搞出降b,c,a,g等專業級各種不同的單簧管? “算了,轉一下吧,麻煩。” “.” 錄音師差點沒繃住。 其實,錄音師還真沒想錯。 當初在樂團的時候,李景霖還真就是瘋玩許多種樂器。 為后來研究“樂器學”打下了扎實的底子。 所以,有了這些底子,在轉到“樂器學”去研究華夏民族古典樂器的時候,才會順風順水。 說是吃了一個樂團,也沒啥錯,而且吃的還是國家級的樂團。 “ok,完成度差不多已經有個六七十了。” 李景霖站起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