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無論是藝術,還是賞析藝術,是真的客觀存在“學識”門檻的。 欣賞或許可以主觀, 但你從事這一行業,逐漸的向上發展,這樣的怪圈是不可避免的。 可真的存在門檻嗎? 不。 其實,藝術是最直觀接近心靈,最直觀觸碰情緒的東西。 “其實這并不沖突。” 趙明雅斟酌了兩句,開口道。 “我認為從事藝術行業必須要存在門檻,而且門檻要高,但藝術的欣賞不應該有門檻。” “對,這也是我想的。” 李景霖點了點頭。 “后來我想明白了,我要的音樂,就是玩,就是要讓更多的普通人能一起玩。” 說到這里,便隨手拿起了自己帶著的一本書。 赫然是在比賽前,就握在手里,看過無數次的書。 《當代華夏文藝發展政策及華夏演藝院團改革發展的現實與出路》。 “這......你們應該也看了吧。” 趙明雅和洛詩瑤點了點頭。 這本書......是發給圈內,內部,一定級別以上的藝術從業者們看的。 源于上面下發的文件中的硬性指示。 【華夏藝術,應當堅定不移的走群眾路線】 并且,藝術院團內,現在也正進行著相應的革新。 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趙明雅和洛詩瑤才會試著開始接觸綜藝。 觀察,學習,并且探索。 可以說。 以后,來到娛樂圈的“國家隊”級別的老師,只會越來越多,花樣也越來越新。 “這不剛好就是個名正言順的機會嗎?” “真正好的藝術如果繼續高高在上,那么后果只能是劣幣驅逐良幣,讓那些冠以藝術之名的牛鬼蛇神大行其道......反而玷污藝術之名,令老百姓排斥藝術這兩個字。” “我們確實在藝術上有不低的成就,但我們不能再高傲下去了!!” “從民眾中來,回到民眾中去,將好的藝術,以最好接受的娛樂形式,帶回給大眾,讓人民有更多樣化的享受與娛樂,通過藝術去放松生活中的壓力,我覺得這才是我應該做的,這才配得上叫人民的藝術家。” 說到這里,李景霖有些惆悵的低下頭。 “可現在的我,是嗎?現在的我,配嗎?” “我不配啊!” “他們管我叫藝術家,可我只會感到臉紅,我算什么藝術家呢?” “......” 沉默片刻,李景霖突然嘿嘿一笑,看上去很灑脫。 “而且,一直卷,我是真的感覺累,我拉琴那么久那么累,有了成就,玩玩怎么啦?!” “又不是說以后我搞流行了,就放棄小提琴,我覺著玩一下應該沒什么。” “反正別說我欺負新人,我年紀也不算大,管他呢。” 趙明雅雙眼一翻。 窒息。 有這么高的高度,還敢玩的這么大,還是趙明雅第一次見。 洛詩瑤更是捂住了臉。 但仍然十分擔憂。 現如今社會慣性,會讓很多大眾們覺得,你大師就該去大師演奏的場合,演奏大師該演奏的作品,給能聽懂大師演奏的人去聽。 李景霖覺得這不對。 但洛詩瑤擔心的也就是在這。 因為,這樣的做法,不僅會讓大眾非議,更會讓原本圈子里的業內人士非議。 承受的壓力,是來自于雙方的。 但正如李景霖所言的。 拉了一輩子的琴,趁著還年輕,炸魚玩玩怎么啦? “好吧,我懂了。” 洛詩瑤點了點頭。 展顏一笑。 “我不會再勸你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