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孔雀王朝與目犍連尊者-《劉叔修仙記》

    劉叔騎著食鐵獸朝著身毒疾馳而去,這一天,劉叔終于來到了摩揭陀國,聽說這里旱雨季明顯,夏天炎熱干燥,雨季又是天天下雨,經常會造成洪災。但是農業和水利卻興盛,這里棉花和棉布享譽在外,而中土則多是葛麻布衣。進入城中,城里的鐵匠鋪到處都是,看的出來這里的鐵器技藝非常高明,劉叔還經常看到身毒大象兵,兵士騎著大象在城外來回巡邏。劉叔心里計算著孔雀王朝和漢王朝誰更強一點?劉叔搖了搖頭,才到這里就開始想念家鄉了,自然而然就開始比較兩地有什么不同,想著如果有一天回去了,也好把先進的技術和文化帶回去。

    到了摩揭陀國內,劉叔和許多當地老人進行攀談,發現這里等級嚴格,白種人看到他就一臉鄙夷,有的還想要動手,但是畢竟此地人生地不熟,劉叔都是看著情況不對就溜了,劉叔想多了解一下這里的情況,知己知彼。原來所謂的孔雀王朝是因為摩揭陀國的創建者旃陀羅笈多出身于一個飼養孔雀的家族而得名,之前劉叔一直以為這里是因為是孔雀遍地或者以孔雀為圖騰而得名。

    孔雀王朝建立之前這里曾是難陀王朝,而難陀王朝之前則是幼龍王朝。難陀王朝時期帝國的西北方來了一個叫亞歷山大大帝的國王,這個國王滅掉了難陀王朝的鄰國,強大的波斯帝國,隨后又率兵侵入了難陀王朝的西北部。兩年后亞歷山大大帝懼怕佛陀和濕婆的力量,從西北河域撤走,在旁遮普地區設立了一個總督,并留下了一支軍隊。難陀王朝的廢物們打了多年都沒有攻下這個外族總督府,人們漸漸對王朝統治者失去了尊重,直到有一天,摩揭陀國一名出身剎帝利的青年貴族,名叫旃陀羅笈多,他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并組建了一支軍隊,他帶領大家打敗了旁遮普的侵略者,之后他率軍進抵難陀王朝的首都華氏城,不費吹灰之力就推翻了難陀王朝的統治,自己掌握了政權,建立了名揚四海的孔雀王朝,所以其他國家的人就以孔雀王朝代稱摩揭陀國。

    旃陀羅笈多為孔雀帝國的繁榮打下了結實的根基,chandragupta梵語翻譯成中原話就是月護,所以中原也會稱旃陀羅笈多為月護王,他在位時,孔雀王朝有3萬騎兵、60萬步兵、9000頭戰象,除了孔雀王朝的南方,四周鄰國都臣服在孔雀王朝強大兵力之下。旃陀羅笈多晚年篤信耆那教,后來拋棄王位出家,終于按耆那教的教義逐漸絕食而死。他出家后,其子賓頭娑羅繼位!

    賓頭娑羅死后,其子阿育王繼位。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的勇武故事一直被大眾傳頌,傳聞他只用一根木棍就殺死了一頭獅子,劉叔聽了這個故事也是直咋舌,這太扯了吧。阿育王原本在王朝西北地區擔任總督,那里是孔雀王朝兵力最強的區域,他在父親病重時回到了首都華氏城。據口口傳說,他在父王死后,殺了99名兄弟,才坐穩了寶座,劉叔聽完這個傳說,又是直咂舌。

    阿育王繼位后,雖然四周都名義上臣服于孔雀王朝,但是大多都是口服心不服,經常會有叛亂,于是阿育王向世人展現了他優秀的軍事能力。后來,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國時,一下就俘虜了15萬人,消滅了10萬人,羯陵伽國人死傷更是高達數十萬。阿育王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擴張。他讓佛教成為國教,卻沒有舍棄其他教派,相反對婆羅門教和耆那教阿育王也予以慷慨捐助。由于阿育王強調宗教和平相處,政治上給予寬容和非暴力主義,他在民眾的歡呼聲中統治了王朝長達41年的時間。

    阿育王在結束戰爭之后,開始專注于禮佛,他廣修佛寺,召集四方僧人,編撰、完善和整理了許多佛經,佛教因此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此外他還派僧人外出傳教。阿育王向佛教僧團捐贈了大量的財產和土地,還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筑,總共興建了84000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為了消除佛教與其他教派的爭議,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了1000比丘(比丘就是男僧),在國都華氏城舉行大結集,并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又編撰了《論事》。阿育王向邊陲地區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

    劉叔來到摩竭陀國曾經的國都王舍城北門,此城曾經被火焚燒,如今有新城建于舊址北方。加德滿都河谷羅美德寺的老僧曾指引劉叔前往此處的迦蘭陀竹園。當年佛陀帶了三迦葉兄弟和徒眾千人,到摩竭陀國去,頻婆娑羅王恭敬迎接,虔誠皈依,并且在王舍城建筑了竹林精舍,獻給佛陀。后來沒多久又有舍利弗與大目犍連來皈依,成為座下高足,追隨佛陀弘揚佛法。他們原本都是六師外道之一,刪阇耶的弟子,無意間聽到五比丘之一的阿說示在誦偈:“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他二人知道有佛陀在世,隨即到竹林精舍,聽聞佛陀說法后,就帶領弟子二百五十人同來皈依佛陀。

    劉叔聽完僧侶介紹完竹林精舍的歷史,就問到大目犍連?是那個阿育王的師傅嗎?僧侶說不是,目犍連是世尊十大弟子之一,又名拘律陀,婆羅門種,生而容貌端正,自幼即與舍利弗交情甚篤,同為刪阇耶外道之弟子,各領徒眾二百五十人。常與舍利弗互約,先得悟解脫者必以相告,遂共競精進修行。后舍利弗因逢佛陀弟子阿說示,而悟諸法無我之理,并告目犍連,目犍連遂率弟子一同拜謁佛陀,蒙其教化,時經一月,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成道的最初兩年中,舍利弗和目犍就皈依佛陀,從他們皈依佛陀起,目犍連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則站在佛陀的右面。除了他們到別的地方去弘化,就一直不曾離開過佛陀。舍利弗隨佛陀出家半個月后才盡諸結漏,斷除煩惱,而目犍連只用七天的時間,即盡結漏,現神通力,證得阿羅漢的神通智波羅蜜。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連被推為神通第一。目犍連尊者,在佛陀的僧團中,也是最活躍的人物,別人做不到的,他都能做到;別人所不能到的地方,他都能到。但是目犍連常為俗事打抱不平。

    有一次,佛陀祖國的都城迦毗羅衛城,遭到橋薩彌羅國的琉璃王的侵略,佛陀起初也曾為愛國的熱忱所動,想為祖國出力幫忙,佛陀曾三次坐在路上阻攔琉璃王的大軍,但琉璃王逢到佛陀,雖然每次回軍,但侵略的恨心紿終沒有息滅。佛陀知道因果業報的道理,盡了愛國的心后,就只有由他去。可是,目犍連尊者的神通還不能了解到無盡的業報,他得悉琉璃王大軍包圍了迦毗羅衛城的消息以后,很激動的對佛陀稟告道“佛陀!迦毗羅衛城受到琉璃王的侵略,我們應該出力幫忙。”

    佛陀注視了目犍連一會,就用慈和的口吻回答道“目犍連!釋迦族中受宿世的罪業之報,這是共業所感,你不能為他們代受!他們不懺悔罪業,一味驕橫,不改往修來,腐蝕了的房屋,終要倒下來的!”目犍連尊者聽了佛陀的話后,他雖然知道這是事實,但他又想到了他的神通,他想以神通來營救城中的人民。琉璃王派百萬大軍圍困住迦毗羅衛城,水泄不通,什么人都無法通行。

    唯有目犍連能用神通騰空飛入城中。目犍連進入城內,在釋迦族中找了五百位優秀的人,他升空用缽把他們攝裝起來,再由空中飛出。出城后,目犍連到了平安地帶,打開手中捧著的缽,想放出五百位釋迦族幸存者,哪知不看則已,一看之下,目犍連大驚起來,原來缽中藏著的五百人都化為血水了!目犍連尊者到這時候,才完全覺悟到佛陀所說的因果法則不可違背,就算是有神通,也敵不過業力。

    傳聞目犍連有六大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境通,漏盡通。每每遇到阻礙,目犍連尊者是最反對妥協的人,他運用各種神通和敵人戰斗。目犍連常與外道斗法,卻從來沒敗過,但是佛陀經常呵斥有神通的弟子,因為神通對于生或死并無幫助。有一次目犍連在宣揚真理的途中,經過伊私阇梨山下,被當時的裸形外道看到,他們就從山上推下亂石想要擊殺目犍連,亂石像雨點一般的落下,目犍連的肉身被打成肉泥。

    比丘們心有不甘,大家集合起來請問佛陀,他們問道:“佛陀!目犍連尊者和舍利弗尊者,同是佛陀上座的弟子,他是一位那么了不起的人,佛陀到天宮為母說法,他曾受我們請求,到天宮去探望佛陀;他自己的母親因毀謗三寶墮入地獄受苦,他也曾到地獄救母。他是這么一位轟轟烈烈有大神通的尊者,為什么他不用神通和外道對抗呢?至少,他為什么不躲避外道的那場暗算呢?”

    佛陀很安詳的告訴大家道“目犍連是我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弟子,他不是不能同外道對抗,而是因為有一次琉璃王侵略迦毘羅衛國時,他用神通救不了城中的人民,他知道神通敵不過業力,肉體是無常的,業報是要了結的,目犍連過去人生中,曾以捕魚為業,不知有多少生命為他而死。你們不要難過,目犍連雖然辭世了,但真理是不會滅的!”

    “諸比丘們,生死的問題,在覺悟之前是不成問題的。有生就有死,死也不必驚慌懼怕,要緊的是對于死前有無覺悟。只有目犍連尊者,亡身的時候并不迷茫,他勇于進入涅槃才是真正可貴之處,目犍連尊者為了宣傳佛陀的教法而犧牲,這才是無限之美!”

    “目犍連殉教的時候,并不是他不知道預防,他有那么多大神通,他可以保衛自己不死,但這不是合適的方法。修行的人不可違背因果法則,目犍連曾在因中捕魚,捕魚殺生的業就要了結。而且,目犍連早就發愿要把他的生命獻給真理,現實滿足了他的愿望,他不懼怕入滅,我的弟子如果都能有目犍連犧牲殉教的精神,佛法就肯定能更加發揚廣大,諸比丘們!你們應該效法目犍連尊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舟山市| 筠连县| 京山县| 公主岭市| 罗城| 华蓥市| 文水县| 陆川县| 交城县| 洪泽县| 平武县| 读书| 友谊县| 淅川县| 贺兰县| 涞源县| 广灵县| 清徐县| 永昌县| 饶阳县| 怀来县| 伊通| 达尔| 哈密市| 勐海县| 乐业县| 东阳市| 恭城| 左云县| 抚顺市| 醴陵市| 兰西县| 宜兰县| 江油市| 宽甸| 南乐县| 卢龙县| 冕宁县| 长岛县| 华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