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任務開始了半個小時之后,前線終于傳來捷報。 敵方主要地面防空目標已經被尹姆蘭人的戰機發射的反輻射導彈所壓制,尹姆蘭人負責地面緊急壓制任務的戰機,此時正在飛行路線上巡邏,飛行高度大概在五千到六千米左右。 而極晝中隊和鳶尾中隊構成的打擊群在接近目標的時候會在更高的空中飛行,這樣一來既可以避免敵方的近程防空,也可以讓尹姆蘭的這些戰機作為他們的屏障。 畢竟尹姆蘭人需要確保在打擊隊伍進入的時候,沒有地面目標能對天空產生威脅。 而負責制空的尹姆蘭中隊此時也分成兩批,一批剛剛和一支緊急起飛的卡斯特聯邦戰機部隊交戰,而另一批則趕來,準備為極晝和鳶尾中隊提供護航保障。 因此,極晝中隊和鳶尾中隊收到通知,可以向前推進。 王宇和洛羽通過無線電溝通了一番,隨后便調整戰機方向,沿著飛行航路推進。 在任務規劃中,他們需要以直線飛行,抵達目標機場上空,投下炸彈,然后轉身沿著原路返航,全程不會超過半個小時,卡斯特后方基地的敵機也沒有足夠的時間趕到。 所以目前能產生威脅的,只有原本就在突出部上空進行巡航的卡斯特戰機——這些目前已經被尹姆蘭的制空部隊或是擊落或是驅逐,以及從目標機場上緊急起飛的攔截戰機了。 很快,他們便收到了預警機的通知。 “極晝和鳶尾中隊,新的敵軍機隊,共兩批。第一批,位于靶眼275方向四十海里,四架su-27戰斗機正在8000米高度,速度三百五十節迎頭飛行;第二批,位于靶眼260方向三十五海里,也就是目標機場附近,有兩架f-16剛剛起飛,目前高度2000米并持續增加,速度二百八十節,迎頭。” 所謂的靶眼,就是指在地圖上隨意選擇的一個坐標點。 而在之后的作戰中,就會以這個坐標點為基礎,進行目標坐標的通報。 簡單來說,通報坐標有兩種常用的方法,一種是bra,一種就是靶眼,bra是以戰機為中心,而靶眼則是以靶眼點為中心。 使用靶眼有一個好處,就是敵人哪怕竊聽了通訊,也不知道靶眼點的位置究竟在哪,所以當我方作戰部隊利用靶眼來溝通的時候,也能讓敵人無法掌握我方的戰略意圖。 飛行員要做的就是根據靶眼點和自身坐標點進行三角函數換算,確定敵機與自己戰機之間的方位——雖然說戰機能自動進行計算,但是對于飛行員而言,這些換算能力也是必須的。 “所以總共有六架敵機,對嗎?” 王宇在自己同步著預警機數據鏈的態勢界面上看了看——這個態勢界面上此時已經顯示了數組敵機的標記——確定了預警機所說的敵機數量和飛行數據。 “沒錯,但是放心,我們有足夠的空中力量攔截他們。”預警機的情報官這么說道,“任務繼續推進,極晝一號,你對護航隊伍擁有指揮權,聯絡頻道在你的膝板上可以查詢,你自己決定派遣多少戰機去攔截這些敵機,直接對他們下令就好。” “極晝一號收到。”王宇立刻回答道,“我們這邊有一支尹姆蘭su-30中隊的護航,所以讓他們去攔截這些敵人就好。” “這是你的決定,紅月結束通話。” 預警機還要去為另一邊的制空部隊提供情報支援,所以便切斷了通訊。 王宇看了看膝板,調整自己的二號無線電到預設頻道7,這里可以聯系到正在為他們提供空中護航的尹姆蘭戰機中隊。 “尹姆蘭中隊‘隕石’,這里是極晝。” “隕石收到,請講。” 尹姆蘭人用蹩腳的帝國話回答道。 帝國話算是這個世界上的一種通用語言,是航空領域的規定通用語之一,所以這些尹姆蘭飛行員也會一些簡單的溝通,不用擔心語言不通導致的溝通障礙。 “你們也聽到預警機的報告了。”王宇對他們說道,“檢查你們的態勢感知,那里應該有數據鏈同步過來的敵機信息,一共六架,你們中隊負責迎戰275方向四十海里那四架su-27,不要讓他們接近到可以攻擊我們的范圍之內。” “可是,還有兩架f-16,不需要我們一起應對嗎?” 他的疑慮很有道理,讓他們中隊六架戰機去對付四架自然有著完全的把握,但是那兩架f-16同樣是威脅,如果他們離開了,那這轟炸機場的主力豈不是無人保護? 但王宇并不擔心這個:“不用擔心,我們的護航機會出手。” 鳶尾中隊雖然只有兩架戰機,但她們的技術都是一等一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