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禎對此并不怪罪,換做他是公孫勝,也要試上一試。這公孫勝雖然攛掇趙禎劫取生辰綱,并不用強。畢竟他還有個選擇,青州落草的宋公明。
趙禎道:“除了剪紙成兵的法術,這些日子公孫先生就沒再傳你其他的法術?”
董老道搖了搖頭,說道:“我只是記名弟子,別的法術老師并不傳授,桃木葫蘆里收的六只陰魂,老師倒是教授了煉度法門。在供奉一段時日,洗滌了鬼氣,就可以念往生咒超度了他們,轉世投胎。或者是祭煉為兵馬,以作護道之用。公孫師父提議超度了他們,畢竟這方世界久不曾有陰魂,況且,與陰魂相伴,避免不了要沾染陰氣,陰氣積累難免會壓制自身氣運。”
趙禎聽了,說道:“你看著處理了吧。”說著,不理董老道,趙禎進入大殿,先上了一炷香,而后從供桌上拿起紙兵,施法操練一番,又放了回去。
趙禎問道:“老道,最近可還去造紙作坊嗎?”
“去過幾回,和蔡鋼管事也試著制作新紙,連玉竹紙也比不上。這些日子書坊催促的急,蔡管事忙著帶人造玉竹紙。”
趙禎點頭,突然想到了什么,開口問道:“老道,你可知曉如何封神?”
“封神?”董老道疑惑的問道。
見趙禎指了指供桌上的桃木葫蘆,董老道恍然。皺著眉頭道:“雖說‘民為神主’,只是這些陰魂氣運不足,怕是不能擔任神職。”
趙禎道:“我也曾聽聞神聽從百姓心聲,天子可封神,古已有之,這些陰魂做不得名揚天下的神,還不能做個土地嗎?”
“話雖如此,歷數耳熟能詳的神仙,不出這幾類:第一類是作為榜樣的人,或忠、或孝、或品德高尚,眾人遵奉,地方、國家供奉,如此也就成了神。第二類是安邦定國、治理國家的功臣。第三類是抵抗天災,救民于水火的。”
“上古有嘗百草的神農,治水的大禹,后世有關侯、秦瓊,此外日、月、星辰,山川河谷皆有神屬。各地城隍、土地多是當地民眾遵奉,后經官府敕封,這才成了代代相傳的神明。這幾個陰魂,一無功績,二不曾為本地民眾出力,只怕民眾不會誠心祭拜,強行封神,民眾不信奉,也不免凋零,反而不美。”
趙禎聽了,說道:“不錯,是我想的簡單了。等公孫先生回來,你可請教一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