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校場上只余黃驃馬孤零零的站在那里。趙禎對忙著整理隊伍的傅玉說道:“傅玉兄弟,這匹黃驃馬還要煩請兄弟送去獨龍岡烏三娘處。”
傅玉點頭應下,道:“大官人放心,小人帶兵馬回駐地后,就將這馬送到師娘那里。”
三都馬軍走后,趙禎請吳用四人去了大廳,趙興上了茶,在一旁伺候。
趙禎開口說道:“諸位兄弟,接下來如何,你等可有章程?”
蕭讓拱手道:“大官人,如今各處靈田已丈量清楚,要種植的胭脂稻、珍珠稻也該育種了。”
“白石谷、枯樹屯、狗頭山的田莊三處共有靈田十四畝八分,如今是果園和菜園,不去說它。天齊廟六畝藥田也保留下來。”
“黑虎廟鎮兩處八畝靈田、杜龍岡祝家莊五畝靈田都是山地,取水不便,已種上普通冬小麥,今年收割后,種植一季大豆,就改種黃金麥。西狗爪子山的下王村靈田四畝,新王村二畝。青龍山上六十畝靈田,只有獨山村十五畝、棟樓村二十一畝、孫家莊十三畝是水田,陳家營七畝、丁莊村四畝,都是旱田,這兩處已種上黃金麥。”
“小梁峰張莊四畝,小黃山楊莊三畝,虎頭峰良村十七畝,鏊子山上桃集七畝、下桃集五畝,都是水田。馬廟村四畝旱田。”
“小平山有靈田二十畝,此處尚無人居住。玉皇頂東張村十畝水田,剩下六十畝都在山頂。雪山峰上杏花村有靈田三十三畝,十三畝分布在杏林中,種著麥黃杏,剩下二十畝水田。”
“郝山峰發現的靈田最多,鄭垓村三十五畝,劉集村二十八畝,馬振楊村二十畝,新正村五畝,也都是上好的水田。再有東溪村那處發現胭脂稻的稻田,最低洼處有七畝地也泛靈成了靈田,只是那里土壤仍舊殷紅如朱砂,最適合種植胭脂稻。”
“水田合計二百一十六畝,旱田合計一百二十八畝,果園、菜園合計二十七畝八分,藥田六畝。下一步縣衙打算派出一支隊伍,走遍梁上縣各處,將適合建村的地方,有特殊出產的地方都標記出來。為下一步招募流民提供便利。”
“小平山山勢平坦,山頂還有一眼水塘。原計劃著修建大營。經過丈量,能開田不下十萬畝。我認為,雪山峰大營不必搬遷,只在小平山山頂修建一處大些的墩堡,駐守一都人馬,監視四周便可。此處修建村坊,招募流民,開墾田地,將來一年產糧二十萬石不在話下。”
趙禎目視吳用,吳用沉吟片刻,說道:“蕭讓兄弟所言有理,大營確實不是必須搬到小平山。當初也不過是見小平山山勢平緩,不僅能駐守步軍,馬軍在哪里也不在話下。那里視野又好,最易監視四周。”
趙禎道:“朱武兄弟、裴宣兄弟,你二位覺得如何?”
朱武道:“大官人,我倒是覺得此處除了開荒種田,倒是應該將馬場挪過去。如此,平日既無閑雜人等打攪,也不與其他大牲口雜養,馬匹自然能少患病。”
五人一番討論,小平山用途也就定了下來。蕭讓寫了一封公文,趙禎用了印,調陶宗旺【匠作營】五十人在山頂處加高擴建墩堡,滿足一都人馬所需。其后,修建村坊,水渠,馬場。
蕭讓接著說道:“大官人,還有一事,當初魯智深兄弟來時,曾獻兩塊界心石,如今正是春暖花開時節,正可以放下。”
趙禎道:“兄弟不提,我險些個忘了這事。擇日不如撞日,今日就放下這兩座山林。”
見朱武不明所以,趙禎將早前籌劃說了一遍,又取出兩塊界心石給朱武看了。朱武拿在手里,看了又看,說道:“這就是界心石?我似乎在陳達兄弟房里見過。”
吳用道:“當真?”
朱武道:“我也不敢篤定,還要叫來陳達兄弟詢問一番的好。”
趙禎聽了,打發趙集去宛子城尋陳達并史進,又讓張齊去雪山峰大營請來魯智深并蓮臺寺首座圓光等幾個職事僧及十八武僧。
朱武接著說道:“大官人,這些時日,我走遍各處軍營,計點軍隊,馬軍七都700人,水軍三都800人,步軍左右軍寨各千人,獨龍岡三莊步軍900人,黑虎廟鎮步軍200人,白石谷步軍300人,步卒共計3400人。南大營還有【鳥銃都】120人、【火炮都】220人。宛子城有新兵600人,合計5840人。”
“除去水泊梁山,獨龍岡孤懸在外,那里如今十處村坊,戶八千,良田二十萬畝。只有馬步軍1000人,雖有鄉勇,然一旦遇襲,恐怕只有防守之力。”
趙禎聽了,遲疑道:“朱武兄弟意下如何?”
朱武道:“今日之前還不曾有主意,今日聽了莊主要在南邊放下兩座山,這才有了主意。這兩座山作為防守關隘,南大營也就無存在必要。里頭三都馬軍盡可放到黑虎廟鎮、獨龍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