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過早飯后,趙禎起身去了議事廳。趙元禮一早去了新正村、新王村,督促村民種茶。
搜遍全縣黃冊,找到五戶從江南東路過來的茶農(nóng)。昨日蕭讓從中選了兩個正當壯年的漢子,一個叫胡景山、一個叫汪明樹,稟報過趙禎后,用印,提拔為里正,教導村民種植茶樹。
處理完兩村種植茶樹事宜,蕭讓遞給趙禎一冊書籍,上頭寫著,《梁山縣志》四個大字。
世界日志
十月得特殊道具--《梁山縣志》,觀此書可知梁山事。
開篇作序,曰:
夫志以紀實也。
郡邑有志,山川險易,土地饒乏,田賦物力之盈詘,官師人物之良否,士習民風之淳漓,備載于斯。
首倡采風者【智多星】吳用、【鐵面孔目】裴宣、【圣手書生】蕭讓,按圖而稽,了若指掌,則紀載之中,寓有考核。
官斯土者,然因乃厘革,斟酌調(diào)劑,彷故實而法懿美,因時弊而施補救,則紀載之中,又寓有觀型。志,固一邑之實錄也,而龜鑒因焉已。
展卷閱之,直書厥事,不飾浮夸,稽其民生之繁耗,土地之廣狹,風俗之淳漓,物產(chǎn)之饒歉,貢賦之增損,吏治之得失,人文之振靡,爛然明備,確乎有據(jù)。
上之朝廷為實錄,垂之奕世為信史,倘后此君子詳考盛衰,修教齊政,防微慎漸,務使衰者日進于盛,而盛者不至于衰,則吾邑之幸也矣。
皇宋重和二年,歲在乙亥,孟冬。
蕭讓撰
其下撰寫山川湖泊,各村丁壯人口,田畝、工坊出產(chǎn)。
趙禎翻閱一遍,對蕭讓說道:“兄弟,有這一篇縣志,今后春秋兩稅,征調(diào)徭役,有據(jù)可查,二位兄弟勞苦功高,當記一功?!?br>
“這次去主世界,正好尋了一斤一階的【百年黃山毛峰】,雖然對你和學究、裴宣三人來說,不能增加精神屬性,好在滋味極好,也能緩解疲勞,走時,包上一兩帶回去嘗嘗?!?br>
蕭讓笑著拱手道:“多謝大官人賞賜。”趙禎打發(fā)趙興去程婉兒處討茶,自己和蕭讓在廳里說話。
趙禎問道:“蕭讓兄弟,如今水泊梁山都占了下來,接下來可有打算嗎?”
蕭讓道:“大官人不在時,我與學究、裴宣二位兄弟商討過,南面終究是個隱患,今年各部軍士安心訓練一冬,明年開春,探索一番,好壞總要心中有數(shù),不致形勢突變,措手不及。”
趙禎點了點頭,讓蕭讓稍待,使人去西溪村請來吳用和裴宣,自去后宅寶庫中走了一趟。
不一時,吳用、裴宣二人騎馬來到白石莊園,眾人見了禮,趙禎拿出剛取出的兩塊界心石遞給眾人,說道:“眾位兄弟,這是魯智深大師送的兩塊界心石,從瓦罐寺和寶珠寺得來的。這兩塊石頭以氣運激活,就是兩座大山。”說完,看著吳用三人。
蕭讓聽了,還在沉思,吳用開口道:“大官人,由此兩座山最好,無論好壞,放在南面也是一處屏障。聽鮑旭兄弟說過,這山落入迷霧,迷霧籠罩之地自動往南挪移,如此,南面即使是一處險地,距離白石谷也更遠了些?!?br>
蕭讓、裴宣聽了,各自點頭,四人就接下來擴張方向達成一致。
四人說笑著,吳用說道:“前幾日,有兩人來投,因大官人不在,我見這兩人有些本事,把這兩人安排在西溪村東院,大官人可要見見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