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村名定下,李益書寫在冊。 “還有一樁事你需知曉,凡公文,皆用印。你尚需準備一方押印,備好后需去縣里、鄉里留印存檔。以后上傳公文都需留印,以作憑信。重要公文,縣鄉皆需比對無誤,方驗為真。” “不知押印有哪些規制?”趙禎問道。 李益喝了口茶道:“今日造冊只余西側五里一處莊子,到也不急去。后面尚有戶房書吏郜峰帶人核查,厘定田畝。我等四人差事快些,便在此處等他一等,兼則消暑。且與你說幾句。 《癸辛雜識》載:古人押字,謂之花押印,是用名字稍花之,如韋陟五朵云是也。 押印也稱“押記”、“花押”、“押”,雖種類繁多,然大致可分為五類, 一曰楷書押印,二曰單花押印,三曰楷花押印,四曰八思巴文押印,五曰圖形押印。 押印不拘于篆書,各類文字乃至圖案皆可入印。其中姓押最為常見,多為姓為漢字,名花押,或姓為番邦文字,名花押,也有少量古文字者。” 說著從腰里拿出自己的押印,遞給趙禎看了看。 “至于規制,并無確切要求,可刻姓名、肖形、圖案,印多以青銅、黃銅鑄成,也可用石、象牙、牛角、木材等制成,至于大夫則多用玉,押印形制因身份而不同。然亦無逾制之說,全憑個人喜好。只一點要注意,材質必要經久耐用,一經更換,縣、鄉皆要重新登記。 至于形狀,也無定制。多方形,圓形。我還見過動物形,多以鳥形、魚形為主,植物形,多見蓮花、菊花形,器物形多以枇杷形為主。大小則不宜過大,以使用方便為宜。”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