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兵團知青和插隊知青還是很好區別的,人家兵團知青的待遇好,身上穿的都是部隊里發下來的軍大衣,插隊知青穿的則是自己的衣服,兩撥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李清風掃了車上的兵團知青一眼,確實和王香蘭說的一樣,每個人都帶了不少的糧食回家,這年頭都這樣,除非是真的下鄉在那種吃不飽的地方,但凡是在東北這種不缺糧食的地方,只要是平時能吃飽飯,回家的時候都會帶些糧食。
沒接王香蘭的話,這事本來就是事實,兵團知青就是比插隊知青的待遇好,這沒得說。
倒是胡家寶開始安慰起了王香蘭:“你羨慕他們干嘛?你帶回家的東西不是也不少嗎?”
這話倒是實話,王香蘭一直在和趙海霞偷摸的做生意,手里還是有錢的,好幾年沒回家,好不容易回家一次那還不是要在當地大采購了一番,帶些糧食什么的回家里去。
黑省不缺糧,不缺肉的,花點錢能買不少的細糧,王香蘭也是大包小包的上了火車,不比兵團知青們差多少。
王香蘭尷尬的笑了笑,不好意思的說道:“我那不是感嘆一下嗎”
“東西帶的多,咱們一路上都小心點,三人輪班睡覺,不要讓別人給偷了”眼看著火車即將停靠,趁著現在沒人的情況下,李清風小聲的囑咐二人注意防盜。
這年頭火車上丟東西太常見了,一個不注意自己的行李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她們倆又不跟自己一樣有空間,萬一丟了都沒地哭去。
有了李清風的提醒,倆姑娘連忙點頭,贊同三人輪流睡的建議。
等火車到站以后,一下子上了不少的乘客,三人對面的位置上也有了乘客,三人全是姑娘,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看袋子的形狀,里面裝的應該都是些山貨之類的東西,看樣子這三人應該也是回家的知青。
互相之間做了自我介紹,這才知道對方三人全是河北那邊的知青,來插隊已經有三年了。
現在是冬天,火車的車窗不能打開,車廂里的氣味比較難聞,李清風懶得說話,但是沒和對面三個姑娘閑扯,反倒是胡家寶她們倆和對方聊的有來有往的。
列車行駛一段時間,即將進站后,煙癮上來的李清風走到車廂連接處摸出自己的牡丹點上,剛點上煙,還沒抽兩口呢,就看到坐在自己對面的三個姑娘鉆進了同一個廁所里。
就在李清風好奇就那么一個小小的廁所,三個人怎么用時,后面又過來一男一女想要去拉廁所門。
“唉,這些知青們真不容易,想要回個家都要靠著逃票才能回去”在連接處一起抽煙的一位中年煙友,看到了這幅情景后感慨的說了一句。
聽到煙友這么一說,李清風這才反應過來,人家這不是上廁所,是在逃票啊。
逃票在這年代還真不是什么新鮮事,為了過年回家,還有人沿著鐵路走回去的呢,都是因為沒錢給鬧的。
青山大隊雖然對知青區別對待,但是也算不錯了,有些地方明擺著就是全村都在欺負知青,分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但是工分只給最低檔,糧食只分最差的,這種事往上反應領導也不管,只能自認倒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