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是唱的不好。 而是這首歌,聽者無不恍惚。 音樂是最直接的情緒表達,哪怕不懂,也能感同身受。 “你喜歡海風咸咸的氣息~” “踩著濕濕的沙礫?!? “你說人們的骨灰應該撒進海里~” “你問我死后會去哪里~” “有沒有人愛你~” “世界能否不再......” ..... “總愛對涼薄的人扯著笑臉~” “岸上人們臉上都掛著無關?!? “人間毫無留戀?!? “一切散為煙...... “來不及來不及!” “你曾笑著哭泣,” “來不及來不及!” “你顫抖的手臂,” “來不及來不及!” “無人將你打撈起,” “來不及來不及!” “你明明討厭窒息。” ...... 方沁雅唱完了最后一句。 絕望窒息的情緒,徹底將聽眾的內心淹沒。 這首歌與其說是女孩在對“我”述說,不如說她只是渴望乃至乞求能有那么一個愿意聽她說話的人。 可惜的是,這樣的人并不存在。 或者說,在她生前,并沒有。 活在這個世界太累了,她掙扎過,試圖對別人微笑,試圖去主動接近他人,試圖捧出自己的真心。 可結果...... 她死了,路過的人們漠不關心,不甚在乎。 世界是吵鬧的,不如大海來的溫柔,死在大海里,或許是一場解脫,一場掙脫一切的自由。 方沁雅唱完,現場陷入了漫長的寂靜。 足足有五秒,才響起了掌聲。 掌聲越來越大,山呼海嘯,震耳欲聾。 一曲終了。 掌聲和歡呼聲蓋過了場館的天花板。 不止現場沸騰了。 直播間的彈幕,同樣山呼海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