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黃老頭說完就晃晃悠悠的走了,背負著雙手邊走,還拿著的葫蘆慢慢悠悠的喝,一副田間老農的模樣。 張銘卻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坊市給靈農的標準是每畝田三百斤靈谷,按這個標準收租子。 是七成租,也就是說一畝靈田有三百斤的靈米,要給坊市二百一十斤。 這個數目說多嘛,不算多,說少絕對不能算少了。 畢竟靈田一年一收割,按照每畝標準的三百斤靈米,新人種五畝,直接就能夠分到剩下的四百五十斤靈米。 手腳麻溜的老靈農更是能夠種十畝二十畝,這一波收獲直接拉滿好嗎? 一天正常消耗一斤靈米,收獲的靈米居然能夠足夠讓人吃一年零三個月,多好啊。 還給人留了三個月的空閑應對時間呢。 實際上是個屁。 新人普遍達不到三百斤每畝的標準,即便有老靈農幫襯,往往也就是二百六七,如果天賦好一點能夠二百八九,三百一二也就是這水平了。 第一年更是災難,普遍是兩百到兩百六之間。 好在第一年會有一點點的優惠,對方會少收一點租子,大概每畝兩百斤。 但絕對不會少太多。 反正坊市怎么都不會虧。 至于老的靈農,在這方面就有很多的手段和手法了。 有些老的靈農是早些年在外界闖蕩,老了之后想要找個穩定的地方呆著,買下幾畝靈田,然后就這么耕種著。 子孫后代若是有天賦,可以一直在此地待著,也算是一份基業。 也有一部分是種田的技術頗為不錯,產量會遠遠超過三百斤,然后會在這其中偷偷的藏下一點點當作收入,但這一部分不太多。 畢竟靈田的種子是有極限,就現在來看風調雨順,各方面靈力灌溉都好的話,大概是五百斤。 但大多數人只能夠維持在三百出頭的樣子。 長年累月在此地種地,也就是維持著一個溫飽,同時可以蹭一蹭靈脈的靈氣修行,坊市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