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氏倒是還想和閨女再嘮嘮,最好能留下來陪閨女,閨女再能干到底是頭一胎,免得閨女夜里發動慌了手腳。
可惜連姑爺都不留她,她又不好說想住一宿明早再回家,整得她好像不待見親家母回來都不陪她閨女一樣。
好在瞅她家三丫的樣子不像是今晚要發動的樣子,蘭姐還在院子里住著,上房鈴聲響起,蘭姐便能立馬聽見。
李氏又試了試如周半夏所說的“里里外外都掛上了的鈴鐺”中的兩處鈴鐺,上房外面是很清晰能聽到。
她方才隨同周四順父子三人身后出了廳和周墨蘭告辭離開,一直到周墨蘭陪她出了西路院,心里可算踏實多了。
不得不說,孩子蘭姨更像她這個親娘,看似平日里不咋緊緊盯著她家三丫,到這節骨眼上還是孩子蘭姨心疼孩子。
她這個當娘的,到底還是對不住閨女,尤其是三閨女,雖不至于生下來想送人,但有多稀罕哪有。
那個時候又生了一個丫頭片子,孩子那個奶罵得有多難聽的,她也怕,怕沒給孩子爹留香火真成了絕戶。
孩子爹是說了大不了留個閨女找上門女婿,可招上門女婿的人家哪挺得直腰桿子,誰家不是兒多勢大。
就像那死老太婆,不就有六個兒子,連族長都壓不住了,要不是她家三丫回來,哪能到如今才過繼出去。
要怪只能怪自己肚子不爭氣,連累了孩子爹被罵絕戶,還鬼迷心竅怕見著閨女,一見著老想起讓孩子爹挺不直腰桿子。
大丫還好,到底是第一個孩子,到了三丫,是她這個當娘的過頭了,打小起別說有多稀罕了,抱都沒抱幾回。
等有兒子,閨女丟了,想好好疼閨女,晚了,一個沒命了,一個贖不回來了還養家,她當娘的哪有臉面見閨女。
也就她家三丫孝順,心寬,不記恨她這個娘,還處處抬高她這個當娘的,她一回來又操心上她這個當娘的左右為難了。
不會了。
不會再讓閨女操心了。
算她這個當閨女的沒人味好了,就像親家說的,他已經大半輩子為父母賣命,接下來要為兒女著想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