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黃蓄記得,楊大明因為那幾年悄悄的挖寶,積累了一些財富,加上房子拆遷補償了不少錢,后來生活過的很不錯。 宋先軍是最早用探測器的那一批人,長的很胖,人稱宋大胖,他老家是豫省那邊的。黃蓄在十年后的大拆遷中,經常去渣土場,那時經常遇見他。 記得有一次晚上黃蓄去撿瓷片,宋先軍在用探測器在土場探寶的時候,看見了一塊近兩米高的石碑,他把石碑面上的泥土用鏟子鏟開,然后用帶的水清洗了一部分,發現這是一個少數民族寺廟的石碑。 因為這個石碑實在太重,當時在土場的幾個人合力都拿它沒辦法,直到第二天打文物局電話,文物局專門請了一個挖機還有他們自己也帶了一個貨車才弄走。據說那塊碑價值很大,從實物方面考證了那個少數民族在本地的一些歷史。 黃攀峰跟宋先軍是老鄉,一個地方出來的,不過黃攀峰為人比宋先軍要狡猾一些,是個老滑頭。黃蓄知道黃攀峰就住在離他租房子不遠的河邊一個外來人口住的棚戶區,那里十年后因為美化城市環境,建設沿江綠化帶工程,也拆遷了,黃攀峰因為占的地方面積大,房子樓層也高,因此得到了不少的賠償款,也發了財。 粱鵬聽說以前是一個廚師,住在河對面的x城區,因為一次早上在上班的時候經過一個修路的渣土堆,發現了土堆面上有一塊大銅鏡還有一些破損的壇子罐子以及一些古錢幣,那天他連班都沒上,先把面上的東西撿回家后,又帶了家里的鐵鍬返回去又把那堆土翻了一遍。最后就把廚師的工作辭了,開始到處尋起寶來。估計那次翻土又翻出了不少好東西。 老葛這幾天應該還是在挖人家老房子的墻角。 來到老葛的攤位面前,黃蓄看了一下他用一塊布鋪開的攤位,上面放著一些銅錢,一些銅元,幾個骨頭發簪,一些老琉璃珠子,幾個硯臺,幾把破鎖,一個老銅印章以及一些其它的雜件。 “老葛,這些銅錢銅元怎么賣?”黃蓄看了一下這些古錢幣問道。 “銅錢銅元一共200多個,一槍打,你給200元。”老葛說道。 黃蓄知道老葛以前賣東西都喜歡讓別人打包,他的口頭禪就是“管它多少錢,讓別人發財去,我只管賣完。”黃蓄知道老葛這個人還是不錯的,但他也并不傻,對于大洋,其它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好的東西,他也會單獨收起來。 “好!我要了。你把它們找一個袋子裝好。”黃蓄說道,然后付了老葛200元錢。 “你買這個干嘛?”身邊的徐珍貞問黃蓄道。 “收藏啊!還能干嘛!”黃蓄說道。 “這么貴,這點東西就要200元,劃不來。”徐珍貞又說道。 “這算什么貴的,伱沒見過真正貴的東西。”黃蓄又說道。 “這是你女朋友吧!”老葛把錢幣用方便袋裝好遞給黃蓄對他說道。 “是我表妹,我帶她過來玩的。”黃蓄說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