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低頭思索醞釀片刻,古野隆志奮然起筆。 雋拔剛斷,富于變化的一點一捺躍然紙上。 青海昏天映碧江,煌煌朝日墮鐮倉 集卷紛愁無注釋,哪得拾履歸故鄉 搖臂攝像機對準了古野隆志所作的詩詞,幾位坐在評委席位的大師仔細端詳了一會,首先被他的書法所吸引。 其中一位穿著黑色和服的老頭捋了幾下胡子瞇起眼睛。 “草書?是古野大師的筆法?” “原來如此,這位古野隆志就是那位的孫子啊。沒想到已經這么大了。” 二十年前有位名叫古野興平的大師,曾接受新上市公司的邀請,在其完工大廈門口留下一首七言絕句,后來去世后價值被評估為七千萬日元。 在日本書法界屬于泰斗級的人物。 這位大師的孫子顯然繼承了古野興平大師的衣缽,甚至在東石郎看來猶有過之。 書法是詩詞的載體,詩詞是書法的添頭,如果字寫不好,就算詩詞再驚艷也擺脫不了被淘汰的命運。 但并不是說作詩填詞不重要,這同樣是考察選手實力的綜合因素之一。 “頓筆重按,順筆出鋒,一筆中陡然出現兩種變化,波瀾跌宕,神采頓生,草書能到達這個境界實在難得一見,后生可畏啊。” “看來興平大師后繼有人了。” 其余幾位評委也頻頻點頭表示認同,顯然古野隆志在書法上的水平得到了他們一致的認可。 至于詩詞,東石郎認為屬于和古野隆志的書法一個等級,都是頂級的水準。 有點意思。 巫馬星津頗有興趣的看了他一眼,四句話用了三個典故,還是有東西在身上的。 不過最后口氣有點太大了,竟然說他和張子房的差距只在于老師的不同。 那可是決勝于千里之外的開國良相張留侯,古往今來能與之比肩的寥寥無幾。 至于后世的荀文若,張九四,張太岳這種等級的重臣都不敢這么稱呼自己。 狂妄自大,自視清高,一昧的追求古人的文章字意,卻忽視了近百年來國學大師窺古立冊的辛勤。 正所謂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論世之事,因之為備。 至于書法? 幾乎是立刻就看出來那是源自孫過庭前輩《書譜》,而孫過庭的書法源自二王父子。 二王之一的王右軍在日本被尊稱為‘王書圣’。 因為王書圣的入木三分,日本后來才稱書道為‘入木道’,其理念影響深遠。 無論是振翅九霄的鴻鵠之志,還是遇風云升騰變化的潛龍之姿,這些都被日本人認為藏在了書法中。 而王書圣本人也被通俗認為古往今來書法第一大家,其地位千百年來無人出其右。 這也是東京秋日藝術賞中為什么會有書道組,乃至書道組的重要性,其他三大類加起來的總和都無法超越的原因。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