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史語所的全體成員齊齊聚在防空洞口,幾個年輕人還跳進了洞里,下托上拽,合力將二位先生拉出了洞口。 傅斯年和陳寅恪雖然毫發無傷,卻一身泥水、狼狽不堪。傅斯年卻什么也顧不得,一把抓住羅常培的手,雙眼迫切地在史語所眾人的身上來回逡巡,開口第一句就問: “你們怎么樣?有沒有人受傷?” 大家都搖了搖頭,羅常培答道: “竹安巷沒有中彈,大家都平安,我們本來在院子里整理圖書,飛機來了,大家都抱著書往屋里跑,轟炸結束之后,大家都惦記你們的安全,就趕緊跑回來了。” “你們真是太冒險了,“解除警報”還沒響,你們怎么就往回跑了?街上炸得厲害嗎?” 羅常培的表情變得有些凝重。 “咱們這邊還好,可我們路上聽說翠湖北路有人家房子被炸了,一家七口都給炸死了。” 話音剛落,“解除警報”終于響起,汽笛連續的長音在昆明的上空回蕩,聽來凄涼且哀傷。 傅斯年眉頭緊鎖,他本以為深處西南的云南昆明是一方“凈土”,本以為史語所同仁終于可以在這兒靜下心來,好好做幾年研究了,可空襲終究還是來了。傅斯年看著眼前一張張年輕的臉龐,想起史語所這么多年費盡力氣積攢下來的研究成果、研究資料和珍貴書籍,而一旦炸彈落下,這一切都將瞬間化為烏有。 傅斯年艱難地說出了他的決定: “昆明不能呆了,咱們還得搬!” 史語所成員幾番商討下來,大家一致決定,將史語所遷至昆明郊外龍泉鎮龍頭村。一九三八年十月,在昆明只存續了半年多的時間之后,史語所再次被迫搬遷。 然而這并不是史語所的最后一次搬家,隨著戰局的嚴峻,一九四〇年冬,史語所將再次搬遷,這次他們走得更遠,從云南的龍頭村搬到了四川的李莊,而這一次,陳寅恪卻并未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