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從在周曦沐的幫助下負傷離開北平之后,陳確錚幾經輾轉,終于來到了紅色革命圣地延安。自清華大學入黨后,陳確錚就對延安產生了強烈的向往,黨支部的老黨員們在開會時會給他們講述紅軍經過了艱苦卓絕的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延安,在那里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所有一心報國、滿懷理想的有志青年們都把延安當做心向往之的天堂,無數知識分子、進步青年都趨之若鶩,紛紛投向她的懷抱,陳確錚也不例外。 但陳確錚謹記父母的期盼,決定還是認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為黨組織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然而日軍的鐵蹄打碎了這一切。北平淪陷,學校被占,陳確錚的一時激憤之舉更是逼得他不得不離開北平,陳確錚覺得自己“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路已然被堵得死死的,眼下只剩下一條路,也是他早就想走的路:奔赴延安,投身抗日。 所以陳確錚逃離了北平之后,想方設法、幾經輾轉,終于到了延安。在延安,陳確錚終于理解了為什么延安如此令人向往,因為在這里他遇到了最可愛的同志們,大家在陽光下坦誠地交流,所有人的目標都是一致的,陳確錚覺得自己被包裹在一股熱情和激昂的暖流之中,從來沒有如此地有希望、有干勁兒。 在延安,陳確錚跟許多投奔延安的抗日進步青年一起,進入了剛成立不久的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成為了抗大第二期15隊學員,學習政治、軍事、歷史、民運、統戰等課程。因為在北平西山的軍訓掌握了一定的軍事技能,陳確錚積極請戰,并參加了陜甘寧邊區的多次對轄區內土匪展開的軍事圍剿行動,在剿匪戰役中,陳確錚展現出一流的射擊、格斗等軍事技能和過硬的心理素質,多次得到上級的表揚。 陳確錚覺得每天都過得無比的充實,他覺得自己每時每刻都在成長和進步,就在他延安的抗日生涯才剛剛開始,渾身充滿干勁兒的時候,突如其來的一個命令打破了陳確錚的計劃,也改變了陳確錚的一生。 黨組織找陳確錚談話,給他安排了一個新的任務:去長沙臨時大學,繼續讀書,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帶頭作用,為今后黨組織吸納更多的優秀青年做準備,同時作為隨校南下的長沙臨大黨組織的骨干成員,領導全校學生開展抗日救亡工作。在抗大的學員中,陳確錚的確是少見的能文能武的類型,而且他本來就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因為平津淪陷才中斷了學業,進入長沙臨大繼續學業順理成章,所以陳確錚成為了完成這項任務的不二人選。 在戰場上沖鋒陷陣、流血殺敵的機會固然珍貴,但從長遠的眼光看,為黨組織吸納新鮮血液,團結更多進步青年,意義更加重大,陳確錚沒有糾結,當即決定接受了這個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之后即刻動身,在黨組織的護送下,穿越重重封鎖線,來到了長沙,登記注冊成為一名長沙臨時大學哲學系二年級的學生。 然而陳確錚沒想到的是,因為他是哲學系的學生,因此不能在校本部圣經學校上課,因此遲遲沒能和黨組織建立聯系,但他平易近人、開朗幽默、踏實公允的個性讓他在同學中贏得了較高的威望。如今,他剛剛和黨組織取得了聯系,就接受了一個如此重要的任務和使命。他知道,未來他面臨的困難還有很多很多,他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直向前走下去。 就這么想著想著,不知何時,陳確錚進入了夢鄉,窗外透出蒙蒙亮光,新的一天來到了,出發的時刻到了。 1938年2月19日是長沙臨時大學湘黔滇旅行團正式出發。 大清早胡承蔭、賀礎安和陳確錚特意跑到集市上買東西,胡承蔭買了三十幾只橘子和一大包花生,才花了不到一塊錢。陳確錚買了幾雙草鞋,胡承蔭十分不解。 “這東西能穿嗎?多扎得慌啊!” “那是你沒有經驗,到時候一天走幾十里路,你就知道它的好了,我勸你也買幾雙。” 胡承蔭搖頭撇嘴,十分不以為然,賀礎安倒是從善如流,也跟著買了兩雙,沒過一會兒功夫,胡承蔭的空布袋就被裝滿了,胡承蔭打開布袋,到賀礎安和陳確錚面前獻寶。 “你買這么多橘子和花生,能吃的完嗎?賀礎安皺眉說道。 “萬一路上餓了沒東西吃怎么辦?” “那你應該買干糧才對!”賀礎安忍不住質疑。 “干糧不好吃啊!” “狐貍,我怎么感覺你這趟不是去吃苦,倒像是去享福去了!” “可不是嗎?路上我們輕裝上陣,行李學校還幫我們用卡車運送,這么看下來,好像也并不辛苦嘛,真的跟游山玩水一樣了。” “狐貍,我很欣賞你這種樂天派的態度,但也不要想得太簡單,一路上會經歷什么我們什么還不知道呢,希望遇到土匪的時候可別哭爹喊娘才好。” 胡承蔭本來就大的眼睛瞪得更大了。 “什么?你說路上有土匪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