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既然對方這般樣子,喬戈倒也懶得再問了。 這年頭,種姓制度雖說影響力還很大,但比起以前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 在這里必須要提一下,很多人可能對印度種姓有些誤解,認為低種姓的人沒出頭的機會。 其實不對,什么事都得一分為二看的。 婆羅門等高種姓也有窮困潦倒的人,這些人其實比較慘的。 印度政府對于吠舍和首陀羅這樣的低種姓和賤民階層有特殊的照顧政策,比如大學入學名額和政府公務員崗位必須給低種姓和賤民階層保留一定比例的名額,這就是印度的低種姓保留政策,到了前世莫迪執政時期,這個比例竟然超過了50%,非常離譜。 也就是說公務員招一百個人的話,低種姓直接分走了一半以上的名額,然后剩下的40幾個名額再給大家爭奪。 那些優秀的低種姓也可以和高種姓爭奪40幾個名額,如果爭不過,他們可以去爭保留的名額,算是兩次機會,而且保留名額的錄取難度會低很多。 高種姓窮人,無法得到政府的救濟,因為他們是高種姓。 而低種姓的富人哪怕很有錢,卻可以依仗身份照樣能夠享受各種低保福利,還有一些減稅等政策。 當然,在前世那會,這些保留比例雖然增加,但也增加了限制,比如低種姓家庭收入超過一定數額的富人,或者在政府部門,警察系統和軍隊等擔任一定級別的官員,那么他們和子女就無法再享受這種優惠制度了。 而在1986年,制度不完善,雖說保留制度的比例沒前世那么高,但像喬戈這種富家子弟還能夠享受這種優待。 之前周圍的人不是認為他有機會考上印度理工學院嗎? 如果真要和那些高種姓學霸比拼,喬戈就差遠了,根本沒機會。 可他是吠舍身份,屬于低種姓,因此可以避開那些高種姓學霸,在低種姓中爭奪學校的保留名額,他們的錄取分數可能比高種姓低上好幾百分。 吠舍階層大部分家庭條件一般,大多在公立學校讀書,而公立學校的教學質量真的很差,所以像喬戈這樣能讀國際學校的自然很占優勢。 前世的時候,印度低種姓的聲音是越來越響了,畢竟低種姓和賤民階層人數占了大多數,而印度大選是要看票數的。 想要得到高選票,執政黨派就不得不討好低種姓階層,因此有利于低種姓的制度不斷出臺。 這就導致高種姓的利益受損,為此印度高種姓爆發了不少騷亂,自焚抗議等,死了不少人,或要求政府降低他們的種姓。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高種姓要求政府將他們列入低種姓,這樣他們才好享受低種姓的各種保留制度福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