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印度的一個學生?”胡霖聽到消息后有些驚訝。 他是駐印度大使館的參贊,也是這次官方商貿團的負責人。 說是商貿團其實除了他就還有三個人。 沒辦法,這個年代中國和印度做生意的人真沒幾個。 “一個學生有什么好見的。” “還得找孟買政府官員才行,否則這次怕是要兩手空空回去了。” 邊上在坐的三人是一些做外貿的生意人,都是胡霖從國內帶來的,想要和印度在外貿上增進交流合作。 “反正現在也沒什么事,見見不打緊。”胡霖笑了笑道,“人家一個高中生來采訪,勇氣可嘉,說不定登報之后,不失為一樁美談,或許能夠改變現在這個狀況,我們沒必要拒絕。” 聽胡霖這么一說,邊上三人點頭。 喬戈心情激動走了進來,真的成功了。 不過得到采訪的機會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得說服他們和自己做生意才行。 胡霖等人都在打量著喬戈,尤其是胡霖對印度這邊并不陌生,看喬戈的校服便知道他是私立學校的學生,這些學生英語都十分流利。 于是他便準備用英語和喬戈交流。 “先生們好(第四聲)。”喬戈主動和在場的人打了聲招呼,他盡量讓自己的中文有些跑調,畢竟他現在是外國人身份,要是普通話太正宗難免會有些不妥。 他剛才在門口的時候聽到了里面四人的一些話,他們之中好幾個人的普通話都不是太標準,帶著當地的一些口音。 比如其中一人帶著粵語口音,應該是廣東人,一人明顯是溫州人。 這個時候的中國,普通話其實也沒那么普及,年紀大一些的基本上不大會講,就算會講,也會帶著口音。 尤其是南方的些農村學校的老師都是用方言教學的,是非常正常的。 “哈哈,你這句中文說得很好。”胡霖哈哈一笑道,他用的是英語。 其他三人也是哈哈一笑,在異國他鄉聽到中文還是很親切的。 “先生,其實我在學校學過中文。”喬戈能講流利的英語,不過他這次是用磕磕絆絆發音不是太標準的中文,這樣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 印度的高中除了英語之外還有增設第二外語,像私立學校的要求會更高。 不過中文其實不在這些外語之中,只是作為一種選修外語,基本上沒人學。 哪怕是私立學校,也沒一個懂中文的老師,只是有一些中文書本教材,真要學,只能靠自己了。 可單單看教材,沒人指點,怎么可能學會呢? 不過對喬戈來說,這就是對外的一個說辭,天才行不行? 喬戈的話讓胡霖愣了一下,來孟買這些天,第一次遇到會中文的印度人。 “先生,所以還請允許我這次采訪用中文,這也是我的一次中文學習機會。”喬戈繼續說道。 “好啊,這樣一來我們也能聽懂了,不然你們都說英語,我們三個豈不是坐在這里大眼瞪小眼?”粵語口音的中年人笑道,“這位印度同學,我的話你聽得懂嗎?” “老趙,就你一口廣東腔,人家聽得懂才怪。”邊上一人笑道。 “如果幾位先生說話慢一點,我相信能全部聽懂。”喬戈答道。 胡霖有些意外地看了喬戈一眼道:“這么看來,你的中文水平真的很不錯,行,那就用中文采訪。” 雖說喬戈的中文說得磕磕絆絆,有些發音明顯不準,但連起來的話,再配合上手勢比劃,基本上還能讓人明白他想要表達的意思,這就非常難得了。 喬戈從書包里拿出了筆和筆記本,準備做采訪記錄的樣子。 他先做了個自我介紹,當然,胡霖也介紹了自己四人的身份。 另外三人是趙瑞,黃德樓和周福第。 “不知道三位老板這次來印度想要做什么生意?”喬戈已經知道胡霖是外交官員,趙瑞三人才是生意人。 “當然是棉花,棉布等生意了,孟買是你們印度最大的棉紡織品中心。”趙瑞說道。 這話讓喬戈雙眼一亮,不過對此他其實有所猜到。 正如趙瑞說的,孟買是印度的棉紡織品中心。 眼下國內工廠不斷鋪開,尤其是一些服飾之類的工廠不斷新建,對于原材料的需求還是很大的。 聽說印度這邊價格便宜便過來看看,可惜這一趟不是很順利,印度政府這邊并沒有提供任何幫助的意思,來這里十來天了,什么都沒辦成。 “那么你們準備購買多少數量呢?”喬戈又問道。 “主要是棉花,我們打算購買一萬包。”趙瑞答道。 這些主要是生意方面,胡霖就讓趙瑞他們回答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