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顆星球以前也曾有過大樹和湖泊,想必也有過欣欣向榮一派祥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成了現(xiàn)在這樣荒涼又沒氧氣死地。 難道這就是我們計劃訪問的目的地嗎? 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讓它變成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我們是不是白跑了一趟?我把這些問題拋給小胖和小承他們。 “我們的目的地不是這里,我有個要好的同學在八組,就是李智博,也是夏天的小弟哈。” 小承對我說。 “李智博在艦橋輔助駕駛工作,出發(fā)后我在巡邏時遇到過他,他跟我說我們從月球軌道發(fā)射以后,還要經(jīng)過一次中轉(zhuǎn)跳躍,補充能量后再跳躍一次,才能到達目的地,現(xiàn)在我們才跳躍了一次,這里應該是中轉(zhuǎn)地才對。” 雖然一邊討論但我手上的工作沒有停,我又檢查了一些礦石結晶,大部分是硅化物和鐵礦石,因為經(jīng)過多功能工具槍的燒融提純,結晶的純度都蠻高的。 其中有幾塊硅化物結晶體,被機器提示可以用來制造多功能工具槍,而且整支工具槍只要十幾分鐘生產(chǎn)時間,我就直接選擇生產(chǎn)了。 過一會,一把顏色稍微有些不同的山寨版多功能工具槍就打印好了,我裝上能量電池一試,光弧一點都不比原版弱。 我用它切割逃生艙不重要的板材當做原料,放在便攜式建造機里。 和后來常見的民用3d打印一樣,雖然很多零件結構復雜,但打印出來就是組裝好的,而且還不好拆下來。 只是因為打印尺寸有限,一些尺寸大的產(chǎn)品,就需要分別打印再組裝。 便攜式模塊加工儀一共分為四個部分:主機部分、進料盒部分、出料盒部分和外殼部分。 因為是便攜式建造機自己生產(chǎn)自己,所以外殼和進出料盒都因為尺寸超過或者等于自身出料盒的尺寸,只能分塊生產(chǎn),然后需要我自己焊接組裝。 主機部分需要兩個多小時,其余三個部分加一起需要一個多小時的生產(chǎn)時間。 我選擇了先做主機部分,在打印主機的這兩個小時,我也沒閑著。 我用工具槍從損壞的燃料倉切下一塊稍大點的板材,又調(diào)到焊接模式,一點一點焊接在破損的艙壁上。 第(1/3)頁